新快报讯 11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主论坛——2023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渔业协会正式为广州市南沙区“中国黄油蟹之乡”颁牌。这一“国字号”金字招牌花落南沙区,成为南沙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品牌强农的缩影。
“南沙这边的黄油蟹品质特别好,原因在于这里处于咸淡水交汇处,气候适宜,而且水质干净。” 郑炳才黄油蟹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炳才说,通过改进养殖技术和方法,黄油蟹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市,但是量大质优的时节是在每年农历四月到农历九月左右。据悉,3两重的优质黄油蟹价格在每只600元左右,4-6两重的黄油蟹价格在每只1000多元,而7、8两重的黄油蟹每只价格高达2000多元。
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区具有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的特点,是出产优质青蟹的理想养殖场,优越的养殖环境造就了南沙青蟹“壳薄、肉多,味美”的特质。南沙作为最主要的黄油蟹产区,产量占全国50%以上,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南沙将以此为契机,构建‘科技化、绿色化、品牌化’的青蟹产业发展格局,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湾区特色农产品新标杆。”
据广州南沙青蟹产业协会秘书长梁春桥介绍,在南沙养殖黄油蟹有三个独特优势,首先是地处珠江出海口,2-15‰咸淡水,水生生物资源丰富,蟹的饵料丰富,肉质肥满,这是黄油蟹形成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南沙气候条件,无气候学意义上的冬季,近10年平均值平均气温23.4℃,全年夏季持续时间235天左右;同时,南沙地势平坦,蟹经常在浅滩活动,日光照射水温高,有利于雌蟹转变成黄油蟹。
2021年以来,南沙推出现代渔业特色产业“组合拳”,推出一只蟹、一条鲜鲩、一条鳗鱼、一缸观赏鱼和一桌预制菜的“五个一”工程,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南沙区现有青蟹养殖面积约2.3万亩,年总产量达3000吨,年总产值超10亿元。其中特级(头手)、一级黄油蟹产量40吨左右,产值超2亿元。2022年1月,“南沙青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沙黄油蟹”先后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采写:新快报记者朱清海 通讯员 舒霞 魏彩云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