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第八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暨粤港澳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建设论坛在广州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广州大学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内地与港澳地区共9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在致辞中指出,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为语言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为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提供语言服务,促其“向上、向善”;另一方面,要利用大语言模型来发展语言服务,提升语言服务的广度、质量与效率。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刘宏在致辞中强调,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数据信息已经是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关键性资源。面向教育强国建设,语言服务建设应助力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构建语言文字数字化服务体系,促进语言资源共建共享。
开幕式上,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建设联盟的成员单位代表授证仪式。联盟是一个联通粤港澳三地、政产学研协同的语言文字研究与应用创新平台,立足大湾区语言区情,以高质量的语言文字工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增进港澳地区的文化与国家认同。
论坛上,举行了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广州大学屈哨兵指出,2023年在全体建设单位共同努力下,实现“保障语言安全、共享语言资源、增强语言服务”任务目标。未来,将建立健全平台语言资源服务供给机制,打造平台多维度推广应用体系,打造平台多端适配机制,开发平台手机移动端,开发平台垂直领域大模型,全面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和效率,为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位专家展开主旨报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陈雷介绍了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崛起、应用和挑战,香港中文大学邓思颖以普通话词汇学习为例讨论香港的语言服务,厦门大学苏新春报告了语言服务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武汉大学赵世举分析了数智化对语言服务的挑战,暨南大学邵敬敏报告了国际中文教学的新亮点——科技汉语,广州大学屈哨兵就五位一体布局中的语言服务作了论述。
屈哨兵在论坛闭幕致辞中提出,要着重思考人工智能背景下语言服务与世界、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语言服务与学科、教师和课程的关系,语言服务与行业内外和学生的关系;要把国家语言服务资源平台做成做大做优,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办好,把中国语言服务新论研制好,为中国语言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贡献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庄祎雯 通讯员 广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