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最初习书至今计算,著名书法家叶燿才的“书龄”已经超过一个甲子,在父辈的书法熏陶下,叶燿才得到了启蒙,后又得到岭南著名书法家何绍甲的亲授。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广东地区最早的书法研究生之一,198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跟随著名艺术家尚涛深造书法,后又与著名书法家区潜云亦师亦友,在草书思考上备受启发。
在叶燿才的艺术探索中,传统、现代、学院教育等不同体系的知识养分构成了他深厚而求变的艺术追求,日前,“欢喜自在——叶燿才书画展”在岭南会展览馆开幕,同步发布新书《状态草书》,展览现场群贤毕至,他的“状态草书”再次成为行内热议的话题,对此,叶燿才在接受收藏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线节奏才是书法的本体。
“状态草书”是对传统认知的补充、完善与发扬
收藏周刊:您提出的“状态书法”或“状态草书”应该如何理解?
叶燿才:在立足于传统书法线质技巧素养的前提下,强化对线条节奏的感应与“直觉之表现”状态的探索。这一探索改变了既往写书法先合理法再抒情调的习惯,变为以情性、直觉为先导,以线节奏引出新的理法。在线节奏中直接表现自然人生的各种情态:质朴稚拙的原始状态,强烈深刻的极限状态,激情澎湃的巅峰状态,平淡天然的古雅状态,静谧幽深的状态,雄浑壮美的状态,婉转流美的状态,刚烈强悍的状态等等,这是脱离语言文字暗示的线条意态本体化创造中的又一种探索。
收藏周刊:这跟一般理解的书法有什么不同?
叶燿才:当代书法基本脱离实用,向纯艺术审美方向发展。继续书法各书体的研习是一种思路,对草书以及脱离字形字意的线节奏草书状态的探索亦是一种思路。可以将既往几千年的传统书法作为当代草书研习的一大背景,聚合尽可能多的矛盾对立因素于草书:转折、方圆、虚实、疾涩、枯润、刚柔、轻重、抑扬、疏密、聚散、动静、巧拙、藏露,形质并重,法意相生。
书法的“状态草书”中线节奏观点的提出,有利于澄清历来将书法混同于用毛笔写汉字的现象,这并不是企图取消或削弱汉字书法传统,而是对传统认知的补充、完善与发扬。
将复杂的方块字抽象为纯线条节奏
收藏周刊:您提到“以线节奏引出新的理法”,何为线节奏?
叶燿才:篆、隶、楷、行四种书体都可以说是方块字,但草书就冲破了方块字的界限,完全将字形简约为线节奏,将复杂的方块字抽象为纯线条节奏,这是在汉字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审美表现。
实际上,书法从形到线的转变,早在汉代张芝草书,就已经把方块字形有所打破,那是一次如同“核聚变”的艺术突变,草书成了一种强化线条节奏美,而弱化了实用性会意表达的独立艺术。唐·张怀瓘《文字论》说:“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我现在则进一步强化草书线条的艺术性,进一步弱化字形、字意,变成一种属于书法本体的“视觉音乐”。
书法的抽象线条由简单、复杂、丰富再返回简约。简约,是要求线质的高度凝练,是深具书法内涵的“味厚神藏”之“厚”,而非缺乏内涵的粗率浮滑的简陋之“简”。
我始终认为,线节奏才是书法的本体。在汉字书法深厚的人文精神与技法素养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探索——在汉字书法以外去寻求线条意态的多样化、个性化表现,从而极大地拓宽线条节奏的表现空间。
收藏周刊:单纯强调线节奏,会不会过于脱离汉字的本意?
叶燿才:书法的底线是书写的线条节奏,而非汉字构成。节奏好则书法好,技术好还可以是馆阁体。没有技巧写汉字固然不是书法,节奏差而写汉字也未必是书法。没有精神内蕴和血肉性情的印刷体、电脑字,构成再美也不是书法。
所谓“纯线条节奏状态”的书法,虽然在字形上已脱出了汉字系统,但这却是以传统书法线质素养与精神内蕴为前提的一种探索。犹如现代人开发太空技术,仍是以地球上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纯线条节奏状态书法的探索,脱离了语言暗示的抽象性,使得视觉上的线条节奏状态作品与听觉上的音乐作品的旋律形成了对应关系。纯音乐可以表现的意境:神秘、幽深、欢乐、空灵、充实、虚幻、激越、震撼、和谐等,通过线条节奏作品也应该可以表现。
书法线节奏的极其抽象,决定了它作为艺术的变幻空间是无穷大的,犹如圆周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一般,它可以探索的路径也是丰富而不可穷尽的。
超越语言层面,直通心灵感悟的穿透力
收藏周刊:强调书法艺术的“线条意态本体”与“线条节奏状态”的审美价值,意义何在?
叶燿才:书法首先是在汉字字形、字意状态与汉字书写技法状态下的“艺术”,这只是其延续千年的基础状态而非高级状态。它的非线条意态本体、非线条节奏状态的局限,从属于汉字的文化特征成为既往的传统。在极少数情形下,才是书法的性情状态与生命节奏状态,其直抒胸臆、抒写性灵的一面,通常也离不开诗词文句的语言暗示。然而,某些古代草书,人们在并不识读草字文意的情形下已受到其纵横跌宕的线条韵律的感动,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线节奏状态的艺术呈现,是书法艺术上具有独立的本体意义的高级阶段。如同欣赏无标题音乐或外国歌剧,了解其歌词固然有助于欣赏,但大多数情形,是人们在并不熟知其歌词字意时已直接地感受其节奏的律之美。这是一种无须通过翻译的人类共通的审美感悟。脱胎于草书状态的线节奏作品与音乐旋律一样,具有超越语言层面,直通心灵感悟的穿透力。
收藏周刊:面对繁星满天的古代书法,您认为目前从事书法创作,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
叶燿才:现代人从事书法研究与艺术创作,必须具备健全的“消化系统”去面对一切可能性。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巨大的包容性是我们传统的积极一面。现代性的创造与传统并不对立,而是在新观念、新条件下对传统的补充接续与增加。
人物介绍 叶燿才
“岭南书法库”编委、广州艺术博物院特聘研究员。历任岭南美术出版社编审编辑室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名家评论
欢喜自在,这正是一个当代的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候的最好心态。我衷心祝愿叶燿才以他的“状态草书”作品,在中国书坛拔戟自成一队。
——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
从草书引申出类似文字的抽象书写,表现得非常突出。他的创作为当代书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
叶燿才兄致力草书有年,近见其大小书件多帧,堪称尽脱草学框架,浑得无法有法之妙,可谓得之矣。
——已故著名学者王贵忱
他的书法有一种清新的格调,这是一个有比较高水平的清新格调。他不是单讲法度,而且讲信心、讲气质。他有自己的创造性。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铺垫的过程。他有了这样的目标而且达到了。
——已故著名艺术家尚涛
他是一个有思辨力的书画家。他的状态草书以“线思维”写出传统中没有的东西。他的思考具有形而上的色彩,是认真的。他为人提供了有益启迪,期冀他日后之大成。
——著名美术评论家梁江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