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期研究起草了《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讨论稿)》(下称《讨论稿》),拟将个人保险代理人划分四个等级,级别鉴定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以及综合评审,等级高低与授权级别相对应。
具体来看,《讨论稿》将个人保险代理人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级(初级)、三级(中级)、二级(高级)、一级(特级),结合综合素质、参考性培训学时要求、诚信记录等基础要素对代理人资质进行判断,符合要求的代理人可进行相应级别申报。
以最高的一级为例,在取得二级保险销售能力资质后,需累计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工作四年及以上;或具有相关职业的高级职称且取得二级资质后累计从业两年及以上。此外,还需完成一级参考性培训学时要求,以及五年内在执业登记管理系统中未有违法违规信息和执业失信信息记录。
“这是顺应趋势,不会学习以及不懂得专业营销的代理人将被有序分级或清退。”有代理人表示,随着寿险行业高质量转型的推进,代理人只靠营销话术的时代正在走向结束。
近年来,人身险公司个险队伍专业化转型的成果渐显,人数减少幅度放缓。截至三季度末,中国人寿和平安寿险的个险人力分别为66.0万和36.0万,分别较6月末减少0.1万人和1.4万人。中国人寿在10月接受调研时表示,明年会进一步抬高增员的标准。
事实上,代理人分级的趋势早已展现。去年10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规划,明确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行业自律的形式实施销售人员销售产品授权与销售能力等级相匹配的销售分级管理。记者注意到,该规划同样将代理人分为四个等级,但第四等级为最高级别。
财通证券分析师认为,代理人分级是对代理人生态的一次重塑,是长期的推进过程。从中短期来看,低质人力或将因无法完成鉴定考试导致能销售的产品范围缩小,从而加速出清,行业筑底提速;等级升级提出从业年限要求+培训学时要求+诚信记录要求,代理人专业能力和形象将提升,销售误导有望大幅减少。
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