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30日,广东图书馆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召开。时隔五年,广东图书馆学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三家单位再次联合发布《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蓝皮书(2018-2022)》,展现新的一个五年里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态势。《蓝皮书》统计显示,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普通文献馆藏量、财政拨款总额、年文献外借数量、读者活动参与总人次等7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首位。
全省15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
《蓝皮书》由总报告、区域篇、专题篇三部分,共17篇报告组成,系统总结了五年来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所获成效和特色做法。
据统计,在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已建成分馆2761个、服务点8369个;共计有15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经费保障方面,过去五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114.37亿元。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截至去年年底,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普通文献总藏量13608.347万册;服务效能方面,过去五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43581.25万人次。
值得关注的,在采用2021年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核心指标数据对比全国来看,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普通文献馆藏量、财政拨款总额、年文献外借数量、读者活动参与总人次、读者活动举办总场次、建筑面积、工作人员数量等7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首位。
《蓝皮书》表示,过去五年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品质发展、均衡发展、开放发展和融合发展。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在读者服务、空间营造、科技应用和形象展示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真正建成了一大批“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
广州实现通借通还图书馆(室)数量694个
聚焦珠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蓝皮书》显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9市、61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量达20525.60万册,占全省文献馆藏量的76.39%,人均文献馆藏量2.63册/件。建设图书馆之城方面,广州实现通借通还图书馆(室)数量694个,东莞637个,深圳1043个;藏书量广州3070.70万册,东莞1737.65万册,深圳5698.26万册。
广东实施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和阅览空间提升计划、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能力提升计划等,推动古籍修复规范化、科学化。广东省古籍修复室总面积达961.16平方米,全省建立古籍修复室21个。同时,实施广东省古籍地方文献整理出版计划,先后编辑出版60余种大型古籍地方文献丛书。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底,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的阅读空间达2390个,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此外,广东着力推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各地市建成“粤书吧”383个;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建成两融合中心试点334个。
华南地区图书馆联盟成立
华南地区图书馆联盟在本届年会上成立。该联盟由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发起,联合广西、海南三省区成立华南地区图书馆联盟,以华南地区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为基础,加强业务建设,促进馆际交流,扩大对华南地区图书馆事业宣传推广力度,实现华南地区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联盟将为华南地区图书馆的区域协作提供专业完备的文化支撑及文献保障,对于华南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文化资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