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出了具有民族史诗性质 能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作品
“理想之光——广州红色岁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自今年1月启动后,全国及省市美术工作者热烈响应,积极参与,最终精选出100件作品参加展出。活动组委会主任、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这次创作活动调动了广大美术工作者积极性,创作出具有民族史诗性质、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美术精品,向革命历史致敬、向前辈先贤和英雄人物致敬。
为组织实施好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创作活动,广州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创作过程中,审定选题、观看草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与党史专家共同审看入选作品,慰问老艺术家,检查布展工作。成立创作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确定了100个选题,囊括十个重大历史事件、一批重要历史人物等。
通过专家审看、创作观摩、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严把党史内容审核关,运用规范科学的评审程序,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提交的180多件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雕塑作品进行了严格评审,最后评出100件作品参加展出。
“理想之光——广州红色岁月美术展”日前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旧址开幕。该展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协办,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学术支持。
对于此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伟玉感触颇深,她总结了几个方面的收获:一是通过这次主题创作活动,不仅促进了美术家艺术水平的提高,更促使美术家对文化使命的思考和精神品格的追求,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大大提升;二是集结了省内外美术界老中青三代优秀美术家参与其中,大家拿出各自的最高水平进行革命历史课材创作,树立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锻炼了一支队伍,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美术工作者;三是创作出了一批代表当代水平的有关大革命时期历史题材的美术精品,为广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浓缩了广州大革命时期的精神构建与新时代价值
当“南粤曙光”“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新青年》南迁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召开”“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设立中共第一个军事工作机构”“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在广州诞生”“第一个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连续开办了六届农讲所”“毛泽东首发《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省港大罢工”“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举行”“广州起义爆发”等著名事件、名人及历史遗址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连缀成一幅波澜壮阔的丹青史诗,给人以强烈思想震撼与绝佳审美感受的同时,展现了当代广东广州历史题材创作的整体实力,也浓缩了广州大革命时期的精神构建与新时代价值。
在广州艺博院旧址展厅内,参观展览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或驻足观看,或沉默静思,或啧啧赞叹。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仿佛将人们的思绪带入那个火热的革命斗争年代,让人激情澎湃,感慨万千。大多数参观者的直接感受是:美哉!震撼!不少年轻人在现场拍照,观摩学习。
来自广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小王告诉记者,他很少看到过如此集中体现大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段历史激荡人心的画展,这些精品画作不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精神和灵魂的升华,让人在享受美的同时,受到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广州美术家的一次“大练兵”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是一个主题性很强的创作,需要艺术家们去熟悉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把握历史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世界,总结提炼巨大成就背后的深层动因和深刻影响。因此,对于参与创作的美术家们来说,作品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把握和艺术表现,也就决定了他们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林蓝表示,整个创作工程坚持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繁荣美术创作为中心,充分凝聚了历史学家、党史专家、美术史论家与美术家的真知与睿智,调动了广大美术工作者积极性,创作出具有民族史诗性质、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美术精品,向革命历史致敬、向前辈先贤和英雄人物致敬。
这是一次集结,这是一次练兵,这更是一次盛大的检阅。从20岁的画坛新秀到90岁的画界泰斗,都站到了同一个“练兵场”,形成老中青三代美术工作者共同创作的良好局面,他们需要在技术上有新突破,在思想上有新提升,才能真正应对如此重大题材的美术创作。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活动,激发了各级美协、画院专职画家,各大美术院校专业师生以及广大两新组织美术工作者的热情,大家都十分珍视这次难得的创作机会。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陈铿告诉记者,自己参与此次主题创作,与几位画家一起承接了“红棉文艺发展基金会”扶持的巨幅油画《凝聚共识》创作任务,大家在创作中相互观摩交流,取长补短,力求创作出最好的作品。他说,一方面革命历史题材不能人为地“拔高”,要真实、平和、客观地对待历史;另一方面创作大画是一个宏大工程,是一寸一寸攻关下来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对此,他们查阅大量资料,深入中共三大纪念馆实地进行考察,还特别考证了诸如当时到底多少人参加会议,坐什么位置、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细节,力求让真实的历史得到艺术再现。
创作重大题材的历史美术作品,要求政治性、革命性、战斗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为此,很多美术家深入实际,体验生活,努力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创作中去。同时在创作技法上克服一个又一个困惑,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特色和专长。年届九旬的廖宗怡不顾年事已高,带头创作,宝刀不老铸艺魂。
广州美术创作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在坚持主旋律的前提下,广州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一方面充分调动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突出了题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题材选取上,聚焦大革命时期在广州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因此,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思想性到艺术性,都可以称得上是难度最大的一次历史主题性创作,也是广州美术创作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从入选参展的100幅优秀作品来看,油画作品在坚持历史题材写实风格的同时,充分发挥和调动表现气氛和人物的特长,使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得以生动浮现;中国画在保持写意传统的同时,注重发挥了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以贴近真实的视角,营造了一种迫近观众视觉的结构和效果,表现出了历史宏大的场面和时代风貌;雕塑作品显现出了出众的“塑形”能力,突出了对于历史事件内容和历史人物气质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塑形”与“塑神”一气呵成,作品形神兼备,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时代感。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