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正增长
近几年,用户们不爱换手机了,别说手机,就连手机配件都不爱换了。此前网上流传的一个热门视频显示,一位大哥的手机壳都拉丝了,却依然“爱不释手”。消费者们的冷淡,导致手机厂商们的发布会都显得冷清。然而,从今年三季度末开始,国产手机突然拉开了反弹序幕。无论是华为的Mate 60 Pro还是小米14,都出现了抢不到货的局面。先是华为Mate 60 Pro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发售,“遥遥领先”引发一机难求。一个月后,小米14发布,而且首发数据也很好。小米CEO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卖得是不错,缺货严重,在催单。”
经过连续27个月的同比下滑后,智能手机市场终于迎来了转机。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的报告显示,2023年10月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这是自202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华为在Mate 60大火的带动下销量同比增长83%,而小米销量预计同比上涨约30%,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或许正迎来“反转时刻”。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进一步增长,从而使市场在未来几个季度走上逐步复苏的道路。
漫长的冬季
手机出货量每况愈下
在2017年创造巅峰之后,智能手机全球出货规模在逐年缩小,消费者换机周期不断延长。近几年来,消费电子行业度过了一段相对低迷、艰难的日子。
Counterpoint在报告中称,由于组件短缺、库存积压和更换周期延长等因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压力之下,这些问题也在不确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导致问题加剧。
时间倒回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3.9亿台,同比增长了4%。当时,来自机构和市场的主流判断是,2022年随着供应链的持续改善,智能手机行业将迎来高景气周期。为此,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厂商都预定了大量的零部件,以应对未来销量高涨但零部件供不应求的局面。
然而,2022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的颓势就开始显现。根据CINNO Research的统计,2月份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销量同比下降超过20%。OPPO、vivo和小米分别同比下滑了45.7%、38.6%和20.1%。根据Wind的数据,2022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146万部,同比下降40.5%。如果将这一统计口径拉回到十年前一季度国内手机行业整体出货量水平,已经低于十年前的同期水平。
此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开始每况愈下。根据IDC的数据,2022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3%,这一降幅是智能手机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度降幅。2022年全年出货量为12.1亿台,也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低年度出货量。
进入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依旧持续下滑,但降幅开始收窄。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44万台,同比下降12%。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70万台,同比下降2.1%,降幅明显收窄。
有分析认为,造成手机出货量每况愈下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再难做出突破性创新的智能手机,让消费者的换机周期被拉长至28个月,甚至更长;二是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让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大幅下降。双重压力下,国产手机厂商集体进入冬季。据潮电智库预计,2022年5月国内手机行业已有3000万部智能手机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超过2000万部。
走出阴霾
库存见底叠加新机发布
手机厂商的降库存之路更早些。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小米手机,在经历了2022年的缓慢去库存之后,2023年以来持续降低库存,其存货从2021年三季度末的581.82亿元降至三季度末的368.42亿元,创下2020年三季度以来的新低。
今年内三季度末,国产手机的反弹拉开了帷幕,整个手机市场开始逐渐走出阴霾。
从环比来看,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了2%。尤其是9月份iPhone 15系列、华为Mate 60系列的发布,手机市场开始出现了许久不见的“暖意”。
8月29日,华为在没有任何官方预热的情况下,开启了年度旗舰机型Mate 60 Pro的预售。预售分为两个渠道,线上由华为商城接受抢购预订、线下则仅在深圳几家门店里开售。首销当天,华为Mate 60 Pro线上、线下双渠道销量总计约80万台,创下华为手机多项历史新纪录。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华为Mate 60 Pro机型需求高于预期,上调今年下半年出货量为600万台,提高 20%。同时,市场研究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为2800万部。2023年,华为上调手机出货量目标至4000万部。
10月26日,小米14发布。10月31日小米14系列首销,首销周期内销量就超过100万台。截至11月10日,小米14系列全渠道总销量已经达到了144.74万台,创下了小米高端旗舰销量纪录。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上涨11%,而华为和小米引领了这一市场的复苏,华为在Mate 60 Pro大火的带动下销量同比增长83%,而小米销量预计同比上涨约30%。
随着手机新品的不断发布,消费者的购机意愿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除了华为和小米,双11购物消费季点燃手机“换新”热情,整个手机市场迎来今年以来的销售高峰。京东电商数据显示,10月31日晚,京东双11活动开场10分钟,iPhone、小米、荣耀、华为、OPPO、一加、vivo、iQOO品牌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00%;开场前4小时,三星品牌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0%。
“尽管更换周期很长,但消费者仍然愿意在预算范围内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付费。今年下半年,华为在竞争格局产生‘鲶鱼效应’。手机厂商将积极拓展产品组合,加快升级频次,尤其是高端品类,刺激消费者升级和品牌转换。”Canalys高级分析师朱嘉弢称。
西南证券研报称,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经历了6个季度的去库存周期后,从头部手机厂商和零部件企业的库存和周转情况看,库存水平已从高点逐步回落至健康水平,行业复苏在即。
国际研究机构IDC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有望在2023年第四季度就迎来拐点,实现近10个季度的首次反弹。IDC报告显示,随着8月以来多个新品上市,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热度回暖。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实际零售量已实现同比增长,10月上半月依然延续同比增长趋势。新一轮换机周期逐渐开始、各品牌新产品集中上市以及年终电商平台的促销推动等因素,都将推动市场复苏。
春江水暖鸭先知
手机产业链复苏明显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位于上游的手机产业链,更早地感受到了复苏的暖意。
每一代智能手机的创新和迭代都伴随着其背后芯片的升级和突破,智能手机芯片承载了包含通信、运算和存储的诸多功能。全球最主要的两家手机芯片厂商中,联发科手机业务收入环比增幅达19%,高通手机业务收入超过公司前期指引,同时两家厂商预计4季度手机业务收入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此外,手机内存芯片在经历了长周期的价格下探后,也开始进入涨价潮。三星近期与客户(包括小米、OPPO及谷歌)签署了内存芯片供应协议,DRAM和NAND闪存芯片价格较现有合同价格上调10%-20%。NAND闪存客户不再削减订单量,转而开始增加订单。
摄像头出货量也早已经出现复苏的拐点。舜宇光学是手机摄像及模组行业龙头,公司两大主要产品手机镜头及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在2023年5月转正,结束了一年多的负增长,从8月开始维持在了两位数的增长。9月公司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上涨16.9%、手机摄像模组同比上涨41.4%。
浦银国际认为,从过去三年时间维度看,手机摄像头行业确实面临终端需求不振、手机摄像头配置降规降配及行业玩家竞争加剧三大不利因素,行业企业的数量和利润都处于历史相对较低的位置。从2023年下半年看,手机需求有望边际复苏,潜望式模组有望带来部分配置升级。
从产业链角度看,前端零部件的手机摄像头相关产业、连接件等配件及整机产业的盈利在三季度已经有所体现,整体厂商传音控股和小米业绩逆转、库存降低,摄像头上游的水晶光电、蓝特光学均一改上半年的负增长,摄像头模组业务的舜宇光学出货量维持两位数的正增长,芯片龙头韦尔股份和卓胜微也实现了业绩逆袭……
近期,A股消费电子板块大放异彩,相关手机产业链个股更是表现抢眼。分析人士指出,消费电子股价回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正在回暖,有数据显示,自9月以来,多数周内,国内手机的周度总销量同比增速已转正,此外,A股消费电子公司的三季度净利润也从之前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同时,相关人士还表示,四季度行业确定性复苏叠加低估值的板块中,消费电子还将“一马当先”。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审慎态度。“我们认为手机消费是否回暖,要看明年二季度和四季度两个旺季新品迭代情况,是否可以助推换机需求。但从趋势来看,智能手机整体处在相对成熟,甚至缓慢下滑的行业生命周期阶段,因此要中国出货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从中短期看还比较难以实现。”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总结道。
Counterpoint研究副总监齐英楠也有类似观点。“相比往年的年末,今年新机发布都有所提前,在这一轮年末新机拉动下,我们预估这种复苏势头会至少延续到明年2月份。后续要看明年上半年上市新机的表现。”
新的浪潮
把AI大模型塞进手机
不可否认,智能手机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真正的创新总会有人买单。近期,布局大模型似乎成为了国内各手机厂商的“必选项”,“把AI大模型塞进手机”,这场竞赛也已经在国内手机厂商中打响了。事实上也是如此,近期OPPO、vivo、华为、小米、荣耀等均已公示自家手机大模型。
在华为举办的开发者大会HDC2023上,余承东表示:“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大模型时代,华为盘古大模型将要助力鸿蒙生态。”雷军在2023年度演讲中透露,小米将全面拥抱大模型,主攻轻量化和本地部署。自研的 60 亿参数大模型已经在第三代骁龙 8 移动平台上顺畅运行。荣耀CEO赵明也表示,荣耀 Magic6 将搭载全新骁龙8 Gen 3移动平台,也将搭载自研的70亿参数端侧AI大模型和全新云服务。
OPPO宣布基于其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打造的新小布助手1.0 Beta 版正式开启,升级后的小布助手将具备 AI 大模型能力。vivo是最新落地AI大模型应用的手机企业。11月1日,vivo发布自研大模型矩阵“蓝心大模型”,包含覆盖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的五款vivo自研大模型。
今年年初ChatGPT火热后,AI大模型风起,行业激情再被点燃。各企业纷纷拥抱AI大模型,截至目前全球主流品牌厂商苹果、华为、小米、vivo、OPPO均已砸重金投向AI,相关应用也相继落地。多位业内人士及高管告诉记者,AIGC(生成式AI)将颠覆消费电子行业,会对人们的移动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并将引发行业新一轮换机潮,行业发展拐点已至。
之所以认为AIGC将颠覆行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行业认为AIGC将对人们与手机的交互方式产生根本性改变,未来交互方式可能由现在的触屏模式转换为以语音交互为主,而十多年前,苹果iPhone能够引领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潮流的根源,也在于其颠覆了手机交互方式,由此前的键盘式上升为触屏式。
另一方面,随着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已成为刺激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作为获取数字服务的核心入口和载体,智能手机被赋予了更崇高的使命,由此将催生智能终端的新特征、新形态、新品类和新服务生态,为智能终端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方正证券表示,随着AI大模型与硬件结合陆续完善,智能手机、PC、智能眼镜、智能音箱等终端将成为人工智能的硬件入口,创建新生态,带动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新一轮创新。
延伸阅读
消费电子回暖明显,行业复苏拐点清晰
手机市场之外,另一大终端消费电子PC的出货量也已到底。西部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均称PC行业即将回暖。PC代工厂订单也佐证了PC市场将迎来回暖,广达、仁宝等笔电代工厂出货量连续多月回升。
根据IDC数据,今年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6820万台,同比下滑了7.6%,但环比增长了11%,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Canalys数据预计这一良好势头将得以延续,市场有望在期盼已久的节日季恢复增长。
Canalys研究分析师表示,个人电脑厂商现着眼于通过AI提振需求。该分析师预计,兼容AI的个人电脑将从2025年开始快速普及,并有望到2027年约占所有个人电脑出货量的60%。
不论是电脑还是手机市场,可以看到市场正在触底。从基本面来看,整个电子行业迎来旺季,消费电子回暖明显,行业复苏拐点清晰。
对于后市,机构还看好两条主线“深度国产化”与“深度智能化”,以AI技术为核心正在推动全世界迎来“智能化”改造,所有消费电子产品将被重新定义,带动新的需求。其次深度“国产化”将由华为引领,推动消费电子产业迎来新格局。
对于消费电子的复苏行情,多家券商都表示非常看好。长江证券电子团队认为,三季报消费电子产业链部分公司业绩亮眼,随着头部PC厂商、存储厂商、代工厂商释放新品发布、价格上涨、订单回暖等乐观指引,复苏逻辑再度来袭。
国信证券表示,消费电子的备货旺季已经正式拉开序幕,手机面板、存储、被动件等细分行业数据全面升温。尽管当前复苏信号仍然集中在供给备货层面,后续多个促销旺季的销售数据,以及AI手机、苹果MR等新品推出所体现的创新和成长性将成为消费电子行情延续的关键。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