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历“黄金时代”,承载湛江人七十年回忆
在许多霞山和赤坎人民的眼里,湛江市工人文化宫是热闹的象征,也承载着很多人的童年回忆。而在文化宫的职工眼里,它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曾是广东工人文化宫的标杆。2017年机构改革,成立于1952年的赤坎工人文化宫(简称“赤坎宫”)和1957年的霞山工人文化宫合并组建成为湛江市工人文化宫。因为建宫年代久远、年久失修,2019年起,湛江市工人文化宫迎来一轮重建与改造。遗憾的是,由于资金紧张、职工群体老年化等问题,这场蜕变磨难重重至今未能“羽化成蝶”。
辉煌
一年创收过千万 接待27万人次
“我十七岁那年就来了霞山工人文化宫了,这么快四十年就过去了。”在湛江市工人文化宫办公室主任黄海军的描绘和指引下,记者得以窥见改造前的霞山工人文化宫的大致样貌。
霞山工人文化宫(简称“霞山宫”)坐落于霞山区解放东路,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三层建筑,这是霞山宫的1号楼,2017年被列入湛江市的历史建筑。现在的1号楼外墙被重新粉饰成灰色,三道已焕然一新的拱形大门曾见证过霞山宫无数辉煌的历史。走进1号楼内部,不改变内部建筑结构的情况下,这里正在密集进行装修改造。1号楼的后方原本为霞山宫的旧体育馆,现已被一栋尚未完备的6层高建筑所取代,落成后这栋建筑将用作体育馆。
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依靠租金收入“以商养文”是各地工人文化宫的普遍生存策略,霞山宫也不例外,湛江市文化宫副主任詹创文提到,“在最鼎盛的时候,霞山宫一年能实现创收过千万。”
作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霞山宫也从不忘“本”一直延续其公益属性。据湛江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胡娜介绍,霞山宫旧体育馆建成以来,秉持着优先服务职工的理念,一直以低于市场价对场馆进行低偿收费。胡娜说,“霞山附近的羽毛场馆每个小时收费在50元左右,而我们能给到职工和市民最低的价格是30—35元。”据不完全统计,霞山宫人流量较旺的接待人数多达27万人次。
迭代
缺经费、职工老龄化成改造“阵痛”
伴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湛江市工人文化宫的单位性质也变更为湛江市总工会直属管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同时,由于建宫历史悠久,主要阵地建设年代久远,霞山宫和赤坎宫大部分建筑陈旧、破败,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恢复文化宫服务职工阵地功能,2019年,湛江市总工会主席会议、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市工人文化宫重建项目,会议决定对文化宫重建项目进行立项建设。
近几年,市总工会全力推进工人文化宫的服务阵地建设,重点推进了工人文化宫重建项目,包括1号楼和法华学校修缮等项目。据胡娜介绍,文化宫重建项目建设资金以市总工会本级工会资金投入为主,省总工会给予补助为辅。整个重建项目需投入建设资金约6903万元,其中市总工会本级投入资金约5303万元,省总工会补助1600万元。
“现在急需解决的是资金问题。”胡娜对记者坦言,霞山宫的1号楼修复已经完成,因为资金问题室内功能设置一直未完成,1号楼后方重建项目一期已经竣工,同样因为室内功能设置尚未完成而不能正常为职工开展服务。此外,原本争取在2022年下半年开工建设的重建项目二期也因为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动工,地基之上只有光秃秃的钢筋伫立着。
除了场地建设,胡娜还提到,当前文化宫由财政补助和市总工会划拨补助、专项工作经费作为收入来源。人员工资财政只发放基本工资和基本绩效,约占工资构成的19%,剩下的工资需市总工会进行补助和文化宫自身经营进行发放,由于文化宫职工和退休人员较多,工资缺口较大,加之文化宫现在处于重建阶段,经济较为困难,各类经费严重不足,陷入“左支右绌”的境地。
期待
希望文化宫阵地尽早恢复服务功能
胡娜说:“我们所有职工都希望尽快对已完成修缮的霞山1号楼等阵地进行功能规划设置和配备相关设施,让文化宫阵地尽早恢复服务职工的功能。”同时,如能将文化宫的性质变更为公益一类,真正纳入到当地公共文化体系当中,才能解决后顾之忧。
虽然目前文化宫活动阵地尚不完善,但霞山宫也想出了很多“自救之法”。胡娜提到,目前1号楼的三楼规划与当地较知名的围棋协会、书画协会合作,采取文化交流的方式,举办小型的讲座、文艺沙龙、公益培训课程,预计也能为文化宫带来一定的收入。此外,霞山宫定期根据职工需求组织开展职工摄影比赛暨书法美术展、送培训下基层等公益性活动,让广大职工继续享受到工会组织的优质服务。
“体育馆只是把框架搭好了,内部还没有装修。”黄海军带着记者走过散落碎砖碎石地面,走到了霞山宫重建项目一期的下方,带着憧憬的眼神,黄海军描摹了这座体育馆日后的模样,“装修好后这里的一楼是机械车位、配电房,二三四楼是羽毛球馆,五楼是乒乓球馆,六楼是健身馆。”望着只打了地基的项目二期,他有些出神,黄海军还有三年就退休了,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争取明年上半年把霞山宫重建项目二期建好,与一期的体育馆连成一片,在退休前再次见到霞山宫“客似云来”的景象。
数据
湛江市工人文化宫坚持以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为办宫宗旨,坚持公益定位,突出工会特色,积极推动职工文体事业发展。近5年来,共组织开展职工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围棋、象棋等各类职工喜爱的体育比赛活动13场次。同时,根据基层和职工需求,推出文化服务菜单,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增强服务的匹配度和职工的满意度。近5年来,共组织职工摄影比赛展览、广场职工文艺晚会、职工音乐会、单身青年联谊活动、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展览等10场次。
展望未来,湛江市工人文化宫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履行公益性服务的职能,使文化宫真正成为服务51万工会会员,辐射全市93万工会会员的学校和乐园,成为湛江市工会服务职工的闪亮名片。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