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广州交响乐团“东西荟萃”主题交响音乐会上演,音乐会阵容鼎盛,以独特的角度回应时代之问,以音乐讲述当东西文化经典遇上开放包容的广州绽放出的绚烂多彩的文明之光。音乐会由广州交响乐团终身荣誉音乐总监余隆策划、广州交响乐团主办,由年近九旬的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执棒广州交响乐团与广东民族乐团同台演出,联袂“80后”作曲家陈思昂、“90后”作曲家李博禅以及享誉国际的瑞士作曲家海因里希·史韦沙,共同呈现音乐中深邃动人的东西文明对话。
青年作曲家发掘岭南文化创新性内涵
音乐会开篇两首作品是广东青年作曲家陈思昂创作的《美丽的大湾区》、琵琶协奏曲《云开日出》。前者是广州交响乐团委约作曲家为2019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音乐会而创作的作品,后者是作曲家在民间采风后创作的琵琶协奏曲,两部作品均是深植文化土壤却又创新升华的作品。
在卞祖善的指挥下,广州交响乐团演绎的《美丽的大湾区》展现了灵动毓琇的气韵,作曲家在曲中援引的广东音乐、粤语经典金曲的素材,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旋律,仿佛“往日时光再现,粤韵芳华不减当年”,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动非常。“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因东西乐器的差异、演绎方式的不同而减损分毫,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遇新愈真’,越是用心用情的创新,愈能彰显传统文化的精粹。”乐评人翟佳评论说。
《云开日出》是陈思昂2015年创作的作品,是对岭南音乐一次新颖、大胆、成功的诠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道:岭南音乐让他的作品具有了真正的内核,民间曲调经过作曲家意象化的创作后能获得全新的艺术生命,《美丽的大湾区》与《云开日出》都是陈思昂在大湾区的“岭南文化”语境下创作的优秀作品。琵琶独奏缪晓铮是当代优秀的民乐演奏家,在这部作品的演奏中,创新的音乐表达之外,观众还能感受到她与作曲家陈思昂在音乐的融合创作、诠释中追求的创新性与可听性的融会结合。
李博禅的唢呐协奏曲《百年涅槃》气度非凡,广交在卞祖善的棒下充分展现出管弦乐的瑰丽雄奇,独奏刘雯雯的演奏璀璨峥嵘,悠远、昂扬的旋律如同是对新世界的呼唤。尽管命题艰深宏大,但李博禅的写作通透、立体,同陈思昂的作品一样,是追求可听性与创新性融合的尝试。广州交响乐团的协奏既妥帖配合,也充满艺术的自发性,对新创作的民乐作品有极高艺术配合度和艺术完整性。
史韦沙《东西方交响乐》意义非凡
下半场的《东西方交响乐》是瑞士作曲家海恩里希·史韦沙完成于1992年的大作,需要由交响乐队与民族乐队共同完成。史韦沙20世纪80年代旅居香港,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将中国音乐的元素融入作品中。《东西方交响乐》自诞生之日,就被视为20世纪西方音乐融会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尝试:既使用中西乐队合奏的方式,也以中国旋律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
指挥家卞祖善在1995年指挥了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他认为,要实现史韦沙笔下这场东西方的“对话”并不容易:“民族乐器,每一件都有强烈的个性,局限性也更显著,仿佛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说话的腔调,要和管弦乐合作对话,形成一种‘声音’,需要指挥的调整,特别是音高,标准化的调整。”
乐曲第一乐章以古筝独奏《阳关三叠》开启,广州交响乐团与广东民族乐队的对答由动入静,摇曳生姿。第二乐章援引埃尔加《小提琴协奏曲》温暖善感的旋律,小提琴与二胡对话,亦中亦西,韵味隽永。第三乐章热闹欢腾,烟火气十足,卞祖善在介绍这首作品的文字时形容“简直可以让人们确信这样的音乐肯定出自中国作曲家之手”。第四乐章,两个乐团合二为一,以倾泻般音流带出颂歌般的辉煌与壮丽。
游历过世界多地的作曲家史韦沙目前长居广东中山,他对中国文化感情深厚,在采访中说起中国的书法、绘画如数家珍。他说,中国是一个能给予他创作灵感的地方:“我现在居住的广东中山就像是我瑞士的家乡一样,我感觉自己总是身处大自然中,被绿植、山丘环绕,即便是这里的高楼大厦,也仿佛有不一样的意义。”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