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2月7日,由天河区与中山大学共建的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两个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天河举行。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天河区携手院(校)积极探索“医、研、产”三位一体建设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山大学与天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在天河辖内设置中山三院、中山六院(金融城院区)、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等3所三甲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两个医疗项目建设运营采取区院(校)共建模式,天河区主要负责项目建设,院方主要负责医学科学中心(医院)的医疗和科研设备购置、工作人员配置及运营管理,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项目尽快建成运作。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将作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的主院区,充分发挥国家级肿瘤医学科学中心的龙头引领作用,与天河区合力打造集医疗、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面向未来的世界级肿瘤医学科学中心,规划床位1100张,以肿瘤疾病防治为核心,打造医学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并配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全面提升天河区卫生与健康科研核心竞争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将作为中山六院主院区,规划床位1000张,建设成一家集智慧型三甲综合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教研转化平台等功能于一体,以妇产生殖为核心,慢性疾病、康复为重点,兼具公共卫生(传染病)职能全科布局的“大综合、强专科”的现代化医院。同时,珠吉院区将加挂“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在完整的综合学科群基础上,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儿童重症救护中心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并配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区域医联体建设,打造区域分级诊疗业务指导中心,切实改善基层“缺医少药”的局面,做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高地,天河区合理布局医疗资源配置,着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天河区谋划了一系列重大医疗项目,结合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规划建设,与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知名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共建高水平医院以及医学科学中心(研究院),规划新增优质床位2400张,将有力优化天河乃至广州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有效抬升区域发展能级和承载能力,助推广州加快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
目前,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正式开工;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北侧大楼已建成并移交南医三院运营,南侧大楼工程已开工;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科学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已基本完成施工设计。同时,天河区在全区21条街道全面铺开“五好”镇(街)公共卫生委员会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截至目前,天河区辖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975家、床位数18491床、执业(助理)医师数9890人,较2015年底分别增长123.5%、91.2%、101.8%,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81.7岁提高到83.23岁,超过广州市80.88岁平均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