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广州被称为汽车之都,汽车是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巩固广州汽车产业综合优势,12月7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广州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明确走燃油车、非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并行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前瞻布局面向未来的汽车创新产业,深化推进“汽车+”生态示范,并培育塑造高水平特色汽车文化,在2035年建成世界领先的中国式现代化汽车生态城。
规划:明确走多元化技术路线
广州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之都,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313.68万辆,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6471.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6%,对稳定全市经济大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州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同样成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示范领先。
结合广州市燃油车占比较高的发展现状,《规划》科学规划多元技术产业发展路径,提出新能源汽车、非插电混合动力、燃油车多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规划》提出,支持整车企业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系列,提高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和销售占比。全面推动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化,持续加大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方面,《规划》提出推动导入和研发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新车型,探索L3、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乘用车、商用车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运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量产及规模化应用。此外还明确加快培育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支持传统能源汽车低碳化转型升级等。
创新: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规划》明确了要完善全周期创新体系,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矩阵式研发布局能力。围绕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积极申请建立国家级创新中心,支持龙头企业申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实验室,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
《规划》提出,广州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一方面加强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在研发、生产、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协同发展,建立安全稳定的“整车-零部件”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鼓励整车企业围绕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建立多轨供应体系,巩固提升系统及软件开发能力。
在品牌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打造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全力支持自主汽车品牌打造成为广州特色、世界级水准的汽车品牌。引导广汽埃安、广汽传祺、小鹏汽车等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高端化、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形象。
跨界:深化跨界融合,推进“汽车+”生态示范
《规划》还强调要深化跨界融合,深化推进“汽车+”生态示范。推动汽车与城市、能源网络、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跨界融合、协同应用。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实现数字化转型。
文化:谋划汽车文化主题公园
《规划》提出要培育塑造高水平特色汽车文化。积极谋划重磅级汽车赛事、“超顶流”国际汽车论坛,持续提升广州汽车文化品牌影响力。谋划建设广州汽车文化主题公园,集合主题文化、试乘试驾、博物馆、科技馆、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
此外,在保障措施方面,广州也明确对汽车产业要加大用地供给支持,吸引优质高端产业项目。同时,增加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增加中心六区夜间免费停车资源,优化道路停车管理措施,推进车位资源共享利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