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机器嗡嗡作响,10多名工人正在忙着分拣、打包小米椒并将其放入冷库……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塘桥村茂名市椒友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一片繁忙的景象。
“受前段时间天气影响,今年茂南的小米椒采摘期比去年迟了一个多月,预计1月才进入采摘旺季。但是现在鲜椒收购价达到9元/斤,价格较去年同时期高出许多。”合作社负责人陈文彬指着仓库外徐徐启动的冷藏运输车对记者说。目前,该收购点每天收购小米椒就有6万斤左右。不但合作社发展了起来,还畅通了全产业链,联农带农一起发展增收。
种植规模化,辐射带动更多农户
今年以来,茂南区围绕“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目前,全区辣椒种植面积约5万亩(其中小米椒1.7万亩)。陈文彬的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5月,他与伙伴余英淦、江金锋等人每年都流转土地数百亩连片种植小米椒,并辐射周边县(市)区、镇农户大面积种植小米椒。受前段时间天气影响,他们目前只种植小米椒170亩。
茂南的小米椒,颜色鲜红、皮薄肉厚、椒型美,辣度适中、香辣俱溶,市场认可度高。合作社种植的小米椒,以“椒天下18号”品种为主,亩产在3000斤左右,按今年的行情,每亩辣椒利润可达2万元。
陈文彬介绍说,今年行情比较好,“今天有25吨小米椒发往北京,现在小米椒严重供不应求,预计下个月椒价会涨三分之一”。
加工专业化,让农户敢投入有销路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茂名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小米椒。茂南种植辣椒已经有30多年历史。农产品价格易受市场影响,比如2022年小米椒收购价一度降至2元/斤,但采摘辣椒的人工就要1元/斤,很多椒农看到小米椒价格低贱,纷纷在元旦后就把辣椒改种成其他更值钱的农作物。而小米椒如果管理得好,采摘期很长,从当年的10月至次年7月都可采摘。
为解决种植销售渠道不畅、品质参差不齐等“拦路虎”,政府部门及合作社协同努力,今年以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电商+农户”的运行模式,向当地种植小米椒2亩以上的农户以及村集体统一发放了130多亩的“椒天下18号”品种的种子。政府部门及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加强培训和日常指导。合作社还与农户签订保价回收鲜辣椒合同,再统一加工、包装和销售,确保农户“敢投入、有销路”。
另一方面,辣椒种植、管理、采摘、色选、分拣等工序,每天需要大量人工,合作社优先雇请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勤奋的工人每天有150到200元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所得,村民的日子也过得像小米椒般红火。
产业全链条,企业农户共赢发展
合作社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提升附加值。社员种植的小米椒除了销往国内、出口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辣椒价格低迷时,还通过多家电商平台售卖,每日可售卖小米椒1万斤左右。
近年来,合作社与广东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茂南区蔬本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强强联手,购进辣椒烘干线1条,延长产业加工链,年烘烤小米椒30万吨。合作社也提供代加工服务,烘干的辣椒主要销往四川等省份。此外,还注册了“椒天下”品牌辣椒酱,正在争取厂房建设用地。
椒价贵合作社就卖鲜椒,椒价贱就把辣椒烘干或生产辣椒酱。辣椒烘干线和辣椒酱生产线,解决了种植户辣椒销售难、辣椒滞销的问题。目前,该合作社基本建成“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提升了辣椒产业附加值,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产业。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邹玉芳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