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知名音乐人打造的10首岭南新民谣已于近日上线,其中,《记忆》是一首反其道而行之的岭南新民谣,这首歌制作人方奕希望用音乐唤起大家对城市的记忆。
一首反其道而行之的岭南新民谣
写一首歌,传唱岭南。岭南新民谣传唱计划自9月8日启动以来,以“民谣”为形式,“新”为灵魂,“岭南”为表达主题,通过定向邀约和社会征集相结合,充分挖掘岭南本土乃至全国原创音乐人力量,打造出一批高质量岭南新民谣原创歌曲,并致力塑造湾区文艺活动新IP。继社会征集活动的10首优胜作品在12月初率先发布,并形成《岭南新民谣(2023第一辑)》上线QQ音乐。日前,知名音乐人领衔打造的10首原创歌曲形成《岭南新民谣(2023第二辑)》,从时节风光到市井烟火,从个体记忆到人文情怀,呈现岭南的万千气象。
在《岭南新民谣(2023第二辑)》中,《记忆》这首歌由音乐制作人方奕操刀,男声四重唱组合“太阳之子”与其共同演唱。这首歌以吉他作为音乐伴奏,加入男声四重唱来演绎,让人耳目一新。制作人方奕坦言,刚接到邀约时,他觉得将岭南元素和民谣音乐融合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他认为,提到岭南大家印象中更多的是传统的、文化的元素,而民谣音乐对于传统文化的体现其实比较少,所以“岭南跟民谣比较难去对应”。好在,岭南新民谣这一概念的突破点在于“新”,“新民谣是允许所有的音乐形式和选取角度的。”方奕决定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创作和表现这首歌曲,他猜想大家可能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会是一首充满岭南味道的歌曲,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普适性更强的“记忆”作为歌曲的切入点。
整首歌没有囿于地域特色,而是从大众情感的角度出发,方奕认为这更符合广东在文化上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所有的人都会有记忆。”在方奕看来,传承很多时候需要记录作为支撑,人的记忆便是记录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希望这首歌不仅是在广东让人家接受,而是全国的人都愿意来传唱。”在呈现上,这首歌曲也打破常规地邀请男声重唱组合太阳之子和方奕一起演绎。“好多人都会觉得民谣是独唱,我希望把多声部的这种感觉带到新民谣里,给大家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自2008年太阳之子成立,方奕便一直担任组合的艺术总监,与四位成员培养出深厚的默契。陈国科、陈岸如、陈泉章、黎耀江四名成员都出生于八十年代,用方奕的话来说,“有一定的阅历积累”,演唱这首歌曲再合适不过。
“找回这个城市的记忆”
既然是为“岭南新民谣”创作的歌曲,方奕也在《记忆》这首歌中保留了民谣与岭南的元素。在伴奏乐器上,方奕仍然选择了最能体现民谣特色的吉他,用吉他搭配男声重唱,“这样去演绎,我觉得可以让民谣的生命线更长,既接地气,又有艺术感。”太阳之子成员陈泉章也感受到这样融合的魅力,“这首歌是越唱越耐唱越好听,我们越唱越想唱。它既有非常强的传唱性。又有很深的艺术性。”
歌曲对于岭南的表达,是方奕别出心裁设置的一个彩蛋。尾声吟唱部分的旋律或许会有人觉得似曾相识,正是因为它改编自歌唱家李谷一的《迎宾曲》。“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方奕还记得歌词,“我最初对广州的印象就是这首歌。”用这段旋律作为收束是他刻意为之,《迎宾曲》是反映广交会的影片《客从何来》的主题曲,它发行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堪称是广州的一张音乐名片。太阳之子成员黎耀江也表示,这首歌在以前是广东地区的节庆常备曲目,“那个旋律特别能勾起我小时候过年的感觉。有很多人,很开心很祥和的场面,也是我们岭南过年的特色。”
同时,黎耀江觉得,这首歌就像是在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能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对一座城市,对城市里的人和事产生自己的回忆。”作为歌曲的演唱者和第一批听众,太阳之子的四位成员与岭南也有绕不开的牵绊。他们之中有三位在广东出生长大,唯一来自外省青海的陈泉章自来广东上大学之后也定居于此。几位成员不约而同地提到这首歌让他们回忆起青春时光。 因为几人常年合作的默契,歌曲的录制十分顺利,对于此次合作,陈泉章也用“温馨”和“走心”来总结。“歌曲本身带给我们非常温馨的感觉,我们作为表演者,也是很走心地在创作和演绎这首作品。”他们也都希望,《记忆》这首歌能如歌中唱的那样,让听众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光。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