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在运行期25年内预计年平均发电量为6.9亿千瓦时,等效年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2万吨。
该项目位于莱州湾海域,总规划面积约6.44平方公里,由121个光伏子阵组成。该项目也是山东省首批竞配的十个海上光伏项目场址中水深最深、建设难度最大、开发条件最复杂的场址,场址水深约8.5至11米。
海上工况与陆上光伏差异巨大。据悉,该项目所用光伏组件是中广核联合合作产业链共同研发的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海洋特殊环境的双面双玻高效单晶异质结组件。
据悉,中广核新能源与中国电建西北院通过对项目设计方案优化迭代及施工技术的协同创新,形成了近浅海海上光伏项目施工的成套工艺体系,配套研发并建造了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高效打桩装备“电建海装001号”。
另悉,该项目通过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创新等经验积累,为全国同类型其他海上光伏项目提供了实际可应用的开发建设、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可复制和可推广价值。项目形成的设计施工标准可上升为行业技术标准,为海上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大型陆上光伏项目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随着近两年光伏用地政策愈发收紧,越来越多的电站开发商和组件厂商将目光投向海上。在同等光照条件下,海面开阔、无遮挡物、日照时间长、辐射量高等优势使得海上光伏项目的光照利用效率更高,海上光伏电站发电量显著提升。
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发展中心副主任崔琳不久前表示,我国有条件开发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积约为71万平方公里,估算可装机容量超过70吉瓦(1吉瓦=1百万千瓦)。
对于经济体量大、用能需求高、土地资源紧缺的东南部沿海省份而言,海上光伏是一片全新蓝海。目前,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多个省份已出台海上光伏支持政策,涉及立体确权、发展规模及补贴方案等。
来源:科技日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