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咔嗒”,随着重达91KG的走时重锤一落而下,几乎就在钢丝绳被重锤拉到极限的那一瞬,大钟的齿轮开始转动了起来。时隔半年,“大钟楼”再次响起熟悉的“咔嗒”走时声。
广州市民所熟知的“大钟楼”,即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粤海关博物馆(“粤海关旧址”),其顶楼的全机械大钟从6月开始保养维护,历时半年,终于赶在2024年元旦前夕恢复走时,以焕新面貌迎接新岁。
据粤海关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大钟保养维护有两处亮点值得关注,一是在拆解保养维护前对大钟进行了整体3D建模,明确标识所有零部件及其位置并建档保存,据此产生的大钟第一手原始测绘图纸资料,为后续的维修保养提供最可信依据。二是此次更换的新零件表面均刻上制造日期“2023年12月”,以区别1915年的原始零件,为后人进行大钟研究和维修提供标识。
此次保养维护是大钟百年历史上的第5次维修,前4次较大型的维修分别发生在1950年、1987年、2004年和2014年。“文物部门高度关注此次大钟保养维护,在前期保养维护方案论证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广州海关严格按照文物专家提出的‘最小干预’‘充分论证’‘信息保存’‘安全防护’四条基本原则指导此次保养维护。”广州海关教育处博物馆管理科科长阮锋介绍,其中“最小干预”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大钟的原貌和原运作原理和运作模式,以修复保护为主,改进提升为辅。
“大钟楼”的全机械大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海关旧址”的固定设施和重要构件,铸造于1915年,由当时世界最大的铸钟工厂——约翰泰勒制钟公司铸造,是目前中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全机械的传动式立钟。
新快报记者麦婉诗 通讯员关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