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陈镟报道 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用了足足三个小时披露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并“预发布”小米汽车首款作品——小米SU7,其外观设计、性能、续航、安全等细节首次公开亮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从手机行业到汽车行业的重大跨越,更是“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的关键跨越。雷军提出,小米汽车的目标是,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
关键赛道深度自研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智能生态的融合,而汽车工业全栈技术的大融合,更是汽车工业新百年进化的必由之路。
雷军介绍,小米汽车从开始就坚持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坚持正向研发、关键赛道深度自研。目前,小米汽车首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研发团队共有3400多名工程师,其中在关键领域拥有上千名国内外顶尖的技术专家。
发布会上,雷军正式披露了小米汽车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五大核心技术领域的进展突破。
其中,小米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超级电机HyperEngine V8s,转速达到27200rpm,全球量产电机转速第一,刷新全球电机转速天花板,而预研的下一代小米超级电机,创新激光缠绕转子技术,在实验室中成功突破35000rpm。
与此同时,小米自研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并全球首发电芯倒置技术,实现了目前CTB电池全球最高的77.8%电池集成效率,为了从源头保证电池性能和品质,小米甚至还自建了电池包工厂。
此外,小米自研了“9100t超级大压铸集群”和自研压铸合金材料“泰坦合金”,成为全球唯二、国内唯一同时自研大压铸和压铸材料的汽车厂商。
基于小米澎湃OS,小米智能座舱实现了底层重构、为车进化,打造先进的智能移动空间;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还行业首发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等三项关键技术。
此外,小米针对智能驾驶的代客泊车场景,还自研了全球首个可量产的“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可以实时观察、动态调整泊入机械库位等超高难度车位。
从上述的种种可以发现,小米汽车几乎掌握了纯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技术。
小米SU7向“移动智能空间”进化
雷军说:“我们要造的不是一款平庸的车,我们要造的是一辆媲美保时捷、Tesla 梦想之车。”
发布会上,小米首车SU7正式亮相,代表小米的造车理念:科技x生态,造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定位“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的小米SU7,凭借自研超级电机HyperEngine、CTB一体化电池技术,以及脱胎于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的车身结构等一系列科技创新,Max整车的零百加速直接飙到2.78秒,一脚踏入“2秒超跑俱乐部”,最高车速也达到了265km/h。
依托全栈自研的智能底盘控制算法,小米SU7具备全维智能感知和全局协同控制两大能力,可实现毫秒级全场景自适应动态底盘控制。
在移动智能空间方面,小米澎湃OS五大特点(底层重构、跨端智联、主动智能、全域安全、开放生态)全面上车、为车进化,小米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与手机平板一致,不用学习也能快速上手,系统也极其流畅,车机系统1.49秒疾速启动,同时还拥有手机与车机的跨端无缝互联体验,如手机进入座舱,车机会自动浮现手机图标,可一键呼出手机桌面。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融合搭载小米应用生态、硬件生态以及面向第三方开放的小米CarIoT生态,实现了三大生态赋能,智能空间体验可期。
小米SU7“可能不便宜”
随着小米汽车的加入,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正式完整闭环。在智能化上,雷军还透露,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第一期总投资达到33亿元,目前已经追加到47亿元,其自动驾驶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同时,小米汽车计划明年年底开通100个城市领航NOA。
当然了,小米SU7的亮相,让其定价也迅速成为市场关注小米未来战略成败的焦点。对此,雷军直言,小米SU7“可能不便宜”。“9万9就别想了,19万9也不要提了。”雷军甚至在会场做起了算术题,以回应全球米粉对小米SU7定价的关注。
事实上,对小米SU7而言,仅凭“800V高压、800公里续航、宁德时代电池”三个参数,占整车四成左右的电池成本就已经十几万元。显然,这大概率也与米粉们所期待的“年轻人买得起”有所出入,但未来能否在市场一炮而红,其定价也是相当关键。
不过,“我们有足够耐心,”雷军透露,小米SU7 正在试产爬坡阶段,正式上市还需要几个月时间。“其实已经进行小批量的量产了,但我们还要做大批量的验证测试,保证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