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曾在2023年11月30日,“提前”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中国的气温是否也“创新高”?2024年1月3日,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宣布,2023年为我国1961年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10.7℃,较常年(9.9℃)偏高0.8℃,为1961年以来最高,打破2021年10.5℃纪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1℃。山东、辽宁、新疆、贵州、云南、天津、湖南、河北、四川、河南、北京、内蒙古、广西等13个省(市、区)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共12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23年我国最热和最冷纪录均被刷新
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漠河劲涛最低零下53℃,7月16日新疆吐鲁番三堡乡最高52.2℃,分别打破了我国实测最冷和最热纪录。这充分体现了气温在变暖背景下的分布特征——平均值更高,极端冷暖事件也更容易出现。
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毫米,较常年偏少3.9%。全国共55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另据统计,2023年降水最多的站点是广西北海,累计为3233.6毫米,也是当地降雨最多的一年。此外,江苏昆山、重庆北碚、湖北宜城、黑龙江五常和牡丹江等地的年降水总量均打破当地纪录。
据悉,平均气温升高提示我们在炎热夏季要防范极端高温,同时也要在秋冬季防御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因平均气温升高,往往会带动水汽活动活跃;即使一些相对较弱的冷空气南下影响,也会因冷空气叠加水汽的作用形成实况阴冷湿冷、人体体感偏冷的天气。如刚刚过去的2023年12月,我国经历了12月2日到13日全国平均气温历史同期最暖,14日到24日快速转变为极端严寒天气的过程。
中东部气温多波动
未来十天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在冷空气和阴雨天的影响之下,1月2日,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未来10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西北、华北西部、华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4℃。
3—4日,中东部大部气温都会陆续回升,其中,明天多地气温将达到近期高点。像郑州,最高气温将达到15℃,大致相当于当地常年3月中旬水平,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等地最高气温也将比常年同期偏高10℃左右。
4—5日、6—7日会陆续有冷空气影响,多地气温会有起伏波动。其中,6—7日的冷空气降温较为明显,特别是东北、华北等地,局地累计降温幅度将超过10℃。像哈尔滨、长春、沈阳,明天最高气温将分别达到-3℃、2℃、5℃,随后冷空气展开影响,7日气温最高气温又会降至-15℃、-10℃、-6℃,累计降温10℃以上。
来源:国家气候中心、@中国天气、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