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脚探索一座城市,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感受这座城市的呼吸,贴近这座城市的性格,与这座城市建立起另一种深度关联,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地理空域,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人间烟火,City Walk无疑都是最直接、最历久弥新的方式,这恐怕也是City Walk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拥趸的真正原因。
2024年第一场行走,让我们把脚步留给永恒的City Walk,继续在老城区的各种巷陌间发现广州,例如就在广州市荔湾区十八甫路上,那里有一条长度大概200米的小巷子,巷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怀远驿”——在这地名的背后,又隐藏着一段什么样的历史?
01
旧时羊城的外贸中心
“怀远”二字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孔夫子成书《礼记》的汉代,“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但实际上我们真正开始使用“怀远”二字来表达“接待蕃邦使节”这一约定俗成的特指大致上源于宋朝时期。
驿即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休憩的地方。
于是顾名思义,这条名为“怀远驿”的小巷子,或许也曾有过非常不简单的历史。
2024年伊始,站在与十八甫路呈“丁”字状相交态势的怀远驿路口,午后斑驳的光影投射下来,让这条看起来似乎很浅窄却又很深邃的巷子,显得既生动又带点疏离感,且越向巷内走去这种感觉就越鲜明。
漫步在怀远驿窄窄的巷道中,亦明显可感觉到人居的痕迹相对于如今仓储物流的痕迹而言,已处于绝对弱势的状态,腔调不一样的老房子透着“年久失修”的疲态,年轻时髦的潮人小哥哥小姐姐旁若无人地进进出出,哪里管这里曾经有什么历史过往?
据史料记载,宋代时广州已经开设了专供国外来使、外商等居停下榻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驿站,在今广州市教育路南方剧院北侧一带,当时是距珠江岸边不远的古药洲。到了明朝,对外贸易仅可以“朝贡”形式展开,也就是不允许私人从事经营对外贸易的行为,必须通过“进贡”的名义才可携带一定数量的物资与中国进行贸易交易,这与明初及永乐年间确立的“宗藩体制”有关,亦与明朝时期的海禁制度有关,“片板船帆不准下海”,但“四夷朝贡不在名列”。及至明成化年间,则更进一步规定只有朝贡的正使准许北上觐见,其余人等都需留居驿馆。
《广州城坊志》上有记: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分别在广东广州、浙江宁波、福建泉州三地设“市舶提举司”,专门对接和管理诸国贡使。永乐三年,“鉴于朝贡使节益多”,于是“各设驿以馆之”,福建的叫“来远驿”、浙江的名“安远驿”、广州的曰“怀远驿”,并于广州西南城郊蚬子步建屋百二十间以居番人——这里的广州西南城郊蚬子步正是如今怀远驿巷子的所在。
按照记载,粤浙闽三地所设的驿馆,每间各安排驿丞一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接待外国贡使及随行人员。广州怀远驿除了提供居停住宿的服务之外,外国商人也可通过贸易中介“牙行”,将经由官府查验收购后剩余的货物卖出,再采买相应的其他货品,完成贸易交易的过程。
从明永乐年初开一直延续到清末,广州怀远驿可谓一路高歌,借助广州一口通商的强大贸易基地背景“独占鳌头”,即便在福建、浙江两地驿馆尚未被取消之时,怀远驿也可谓冠绝三馆之首,其规模之大、存续之久、接待外使之多,无出其右者。
到明嘉靖二年(1523年),福建、浙江两地市舶司被取消,仅保留广州市舶司,怀远驿更随之成为当时的“外贸中心”。
02
此去经年,世界微尘里
倘若不了解历史上这一时间段当中广州那无任辉煌的外贸史,那么“怀远驿”三个字便仅仅是一个看起来很有气质的名字,实际上在这三个字背后,拥有的却是曾历时长达一百多年的官方外事招待所这一独一无二的身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在时光隧道中留下灿烂笔触的怀远驿,也终究难敌时光隧道的辗轧而日渐成为车轮转动下世界微尘里一粒不起眼的尘埃,被埋没在时代的阡陌脉络里。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广州设立粤海关,由内务府派官管理,成为商舶贸易的主管机构。第二年,在洋行制度设立下,“十三行夷馆”逐步取代了怀远驿的功能,“十三行夷馆”可以理解为清代半官半商性质的、由十三行修建租给外国商人居住的馆舍,对应于十三行,被称为“十三行夷馆”,也被看成是十三行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驿”到“夷”,一字之差,历史的舞台变换了角色,怀远驿从此退隐了身姿,就此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的怀远驿,早已成为左近服装服饰批发集散地的“附属”,依然是脱不开瓜葛的十三行路,从人民南路到康王路,覆盖了桨栏路、杉木栏路等地,这一带左邻右舍的大街小巷都被这一产业链所捆绑,辅料、配料、成衣等相关店铺鳞次栉比,仓储物流自然也成为必不可少的配套散布周边,怀远驿,便是仓储物流备选地的其中之一。
在怀远驿浅窄的巷道两侧,有几栋被纳入“广州市历史建筑”的房屋,37号民居“广州市历史建筑”的标识牌和“星座原创”的标识牌并列在门口,老房子的质感与新时尚的玩味,来了个措手不及的反差。
午后斑驳的光影打在墙上那“怀远驿”三个字的路牌上,带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情愫,似此去经年,无言细语;又如蓦然回首,灯火阑珊。而站在十八甫路与怀远驿相交的路口,看着马路上熙来攘往忙着搬货拉货的人们,一时间竟恍惚了心神……
新快报记者 陈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