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进口乳品迎来好消息。近日中国商务部网站显示,从2024年1月1日起,随着奶粉保障性关税结束,新西兰所有乳制品将免税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的进口大户,有业内人士担忧上述举措会对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中国乳业造成冲击。但多数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内原奶供应的逐步恢复,对于基础乳制品原料如大包粉等需求在减少,高附加值的原料进口在增加,因而对国内乳品市场影响有限。
1
新西兰进口乳品一半是奶粉
据了解,保障性关税是一种紧急关税,各国利用这种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某种产品进口突然激增带来的激烈竞争。
中国商务部网站显示,新西兰1月1日表示,随着奶粉保障性关税于2023年12月31日结束,新西兰所有乳制品即日起都可以免税进入中国,标志着两国自由贸易协议商定的分阶段取消关税都已实现。
据了解,新西兰所有乳制品自2024年1月1日起可免税进入中国,与两国此前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关。
中新自贸协定2008年10月开始实施,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按照该协定,自签署当年起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各种乳制品关税逐年降低,2019年乳制品的协定关税全部降为零。但对于原料奶粉、液态奶、黄油、奶酪4类产品采用特殊保障措施,一旦进口量超过进口触发水平数量,便不再适用协定税率,而是恢复10%以上的最惠国关税。其中,鲜奶、黄油和奶酪产品适用期为2009年至2021年,奶粉的特殊保障措施适用期为2009年至2023年。
2021年1月26日,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2022年4月7日,该协定书正式生效,新西兰与中国达成了升级版的自贸协定。
根据《议定书》,中新双方将进一步扩大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市场开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等规则水平。此外,相比旧版,《议定书》还新增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与贸易等4个章节。
据报道,新西兰贸易部长托德·麦克莱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对我们的乳制品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取消剩余关税预计将每年额外节省约3.5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47元人民币)的关税。”
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00多亿新西兰元。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新西兰平均每年对中国出口乳制品140万吨,价值约80亿新西兰元,其中约一半是奶粉。
另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进口乳制品来源地中,进口额前三位分别是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46.8%、17.8%、7.1%。2023年前10个月,新西兰依旧占据中国进口乳品第一大来源国的位置。
值得关注的是, 作为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旗下原料与解决方案品牌NZMP也在1月4日表示,两国间的自贸协定为新西兰这个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开拓了巨大的战略性市场,为双边贸易带来更广阔的未来。随着新西兰乳粉类产品零关税的正式实施,恒天然NZMP将以更迅捷、更紧密的形式服务于中国的乳原料采购客户。
2
中国对大包粉的使用正在减少
事实上,爱他美、A2、安佳、可瑞康、诺优能、美素佳儿等都是妈妈们喜欢的进口品牌,其中不少品牌都来自世界最大乳制品出口国新西兰,而新西兰也被誉为“黄金奶源地”。
据了解,新西兰由于自身牧业生产条件优越,牛奶生产成本较低,是全球乳业原料的主产国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进口市场。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公布的贸易月报,2023年1-11月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265.63万吨,同比减少12%,进口额112.37亿美元,同比下降12.4%,新西兰是主要进口国之一。
特别是在大包粉(原料奶粉)部分,2023年1-11月中国进口大包粉73.8万吨,进口金额27.9亿美元,其中69.3%来自新西兰,大包粉一般作为原料用于制作乳制品及相关产品。
今年以来,受乳制品消费不振、养殖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原奶出现阶段性过剩,牧场大面积亏损,中小牧场业绩承压,乳企大规模喷粉,原奶价格持续下跌。有专家保守估计,2023年,国内原奶行业亏损面已经超过60%。而对一些上游乳企而言,产能过剩、原奶价格走低,增收不增利成为2023年经营普遍主基调。
基于此,有业内人士曾担忧此举将对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中国奶业市场带来新的挑战。
不过,早在2021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的时候,著名乳业专家、原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就曾分析,对于消费者而言,零关税对终端价格的调整不太会有影响,因为在现有的幼儿奶粉终端价格构成当中,关税占比很小。另外国内奶粉品牌、进口品牌的高端路线已经成型,市场终端价格趋于稳定,还是按市场自由规律去调节。
另外,从企业方来讲,新西兰企业或成零关税受益方。特别对新西兰奶业,会产生很大拉动,幼儿奶粉甚至大包粉都实现零关税,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数量会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乳业独立分析师宋亮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新协议中涉及的奶粉主要是大包粉(原料奶粉)。近几年,中国奶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性过剩的时期,再加上中国乳制品的消费结构和工厂的使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中国对大包粉的使用正在减少,反而对一些高附加值、高品质原料的使用在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未来中国进口大包粉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停止对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征收关税预计不会对中国乳制品产业造成太大影响。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