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吴子复篆刻艺术》辑录了吴子复从1919年未满20岁的临摹印到晚年作品。尤其难得的是有许多印为人私刻,这是首次公开面世;还有些是在特定场景仅作一次性使用,用后即磨的,非常罕见。这部印谱不仅集中、全面地反映了他印艺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他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的记录。
《吴子复篆刻艺术》大量的是吴子复的自用姓名、别号印。这些印内容受局限,但每种都有许多款,亦庄亦谐、亦奇亦正,穷极其变。印谱里还有一些关系特别深厚者的姓名字号印也是如此,如关良(良公)、区大为、冯兆华、熊适等,一位受主的多枚印,形态各异,创意横溢。
吴子复继承了清代碑派学者型书家的治学传统,“碑临百遍”“写尽人间两汉碑”。在魏碑刻中,尤其那些对后来“吴隶”风格形成有直接影响者,他动辄临写几十上百遍。其中后来确定的六种碑,结合他的教学,更是终身临习。这种广涉与深研结合,在反复临习体验中不断默悟超越的路径,也强化了他选碑的意义。
广州教育学会副会长熊少严认为,以现代艺术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古鈢、瓦当、砖刻、诏板、封泥,无一不可引发创意。一些肖形印,如企鹅、仙人掌、鹰等动植物,一反传统的写意形象,简洁而写实,直是现代图案,但线条仍是传统篆刻味的,浑朴而厚实。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