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年到来的前几天,华为和小米轮番登上原本属于汽车玩家的舞台,叩响了汽车智造新时代的大门。在“软件定义汽车”的3.0时代,新能源汽车的“智商”越来越高。市场上,正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制造商不断将业务边界向造车延伸;一边是蔚来、吉利等车企对手机领域跃跃欲试,汽车和消费电子玩起双向“破圈”。
有业内人士表示,万物互联背景下,汽车与手机的联动变得更加迫切且不可或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合关系,正成为手机和汽车两大行业的发展新趋势。
跨界
手机厂商“造车”
新能源车变身“会跑的手机”
大众汽车CEO迪斯曾断言:“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正处在市场汰换的变革期,传统车企、传统新势力、科技大厂三方拉起角力赛。由华为、小米等科技大厂带来的全新造车模式——生态造车,向智能汽车的深层次技术领域迈进,强势杀入智能汽车新战场,无疑是这波新旧造车势力中最大的变量。
2023年12月28日下午,小米汽车首场技术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介绍了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并宣布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发布会上,第一次穿正装亮相发布会的雷军介绍了小米汽车1003天的造车故事,给出了小米第一辆汽车SU7的定位:“比肩保时捷和特斯拉的 Dream Car。”
而在两天前,“未发先火”的问界M9正式上市。问界是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打造的一个汽车品牌。一直以来,华为对外声称不造“整车”,定位为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通过提供高精地图、芯片、感知硬件(激光雷达等)、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帮助车企造好车。过去一年,问界系列全年累计交付汽车94380辆。
更早的2022年,星纪时代(第一大股东为吉利集团)正式入主魅族,魅族重新以星纪魅族的名头亮相市场,成为吉利“车机计划”中的一员。
手机与汽车的互动,不仅体现在产业巨头的“合纵连横”上,还延伸到了消费端。如今,新能源汽车旗舰店开进商场已经不稀奇了,更有趣的是,汽车和手机被摆在一起售卖。
1月13日,记者在广州市番禺区的华为智能生活馆一楼看到,靠近门口一侧展示的是华为全系列手机,另一侧分别摆放着问界M9新能源车,看完手机产品的消费者转身就能去试乘着新车。
而记者在番禺万达广场的魅族专卖店看到,店内后厅展示领克08,前台则摆着魅族手机20系列。“领克08是第一款搭载魅族车机系统的车型,1月份下订单的用户,还赠送魅族20系列手机。”该店体验顾问介绍道。
近年来,手机、车机智能终端与生态的统一,正在成为刷新智能汽车座舱体验的变革性新力量,智能化、网联化是新能源汽车的典型特征。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曾表示,汽车的属性正发生变化,未来汽车是一个有着四个轮子的手机。
汽车厂商“造机”
“超级钥匙”提升用车体验
如今,汽车产业变革已经进入到智能化下半场,车企跨界手机行业备受市场关注。
去年9月21日,在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汽车发布首款手机NIOPhone,搭载高通骁龙8Gen2处理器、6.81英寸三星曲面屏以及基于安卓自研的操作系统,起售价为6499元。据蔚来汽车官方介绍,NIOPhone不仅可替代车钥匙,还在机身左侧配置了一个车控键,可以一键直达跟控车有关的多项功能,如遥控泊车、车辆召唤、空调开关等。
造手机的车企,蔚来汽车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去年3月30日,星纪魅族集团携手领克汽车,共同发布第一代FlymeAuto车机系统,并首度搭载于领克08车型上。同日,星纪魅族集团更是推出新一代旗舰手机魅族20系列,以及配套的新版手机操作系统Flyme10。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坚信,未来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这两个行业将走向深度融合。
吉利旗下另一汽车品牌极星也计划布局手机市场。去年6月,星纪魅族集团与极星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希望打造吉利系的“问界汽车”。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表示,极星将以操作系统为核心,推出极星手机及各类智能终端产品。
“从产品力上看,蔚来手机与国内成熟头部厂商的高端手机并不处于同一竞技场。”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Lam分析指出:“车企投身智能手机市场,通常是将手机视为其生态系统的延伸部分,尤其显著表现在电动汽车市场等新兴领域。这涉及车机交互、人机交互以及智能场景扩展等,这些整合可以为车企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车企进军手机行业的真实意图,并不在于造手机,而在于让手机与汽车业务形成有益互补。
如今,车企下场造手机,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要争夺手机与汽车厂商融合过程中的主导权,二是要打造车端与手机端的融合生态。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在去年9月21日举行的媒体沟通活动也坦言,蔚来汽车没有精力参与手机行业的激烈竞争。他指出,推出手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车主的用车体验。“即便仅是为车主提供一个高效实用的‘超级钥匙’也很有价值,更不用说它还能解决众多移动应用的无缝连接问题。”换言之,蔚来并不想将自家的车钥匙放在别人手机上。
然而,IvanLam亦提醒,智能手机市场本身面临着增长率有限、换机周期较长以及投资回报周期延长等挑战。因此,车企在考虑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时,须保持高度谨慎,精确评估投资回报率,明确目标预期,实施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
可以预见,车企进入手机市场的路途肯定荆棘密布,市场质疑之声亦会一直伴随。
融合
技术变革 开启车机万物互联
纵观世界汽车发展史,每一次技术领域的变革式创新并非偶然。
汽车是不断集成最新科技成果和时尚元素的先锋产物。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汽车与生态中设备的互联无疑将是大势所趋,并能催生出无限场景的创新应用。
雷军在去年底的发布会上表示,小米汽车是小米的重大跨越,是从手机、AIoT到汽车的跨越,是长期投入、深耕底层核心技术的跨越,是小米现代工业智能制造能力成年礼式的跨越,更是“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的关键跨越。
在雷军看来,汽车已经发展了130多年,一直是“工业之王”,也一直是每个时代“时代精神”最典型的代表。汽车的前一百年,作为出行载具,保时捷就是其中典范;新世纪以来,特斯拉率先开智能电动先河让汽车成为了“可移动的计算终端”。而当下,汽车工业全新使命,就是打造“移动智能空间”——这也是小米造车的出发点。
事实上,打造“移动智能空间”,不仅仅是小米的出发点,也是包括华为、魅族乃至更早入局的“蔚小理”的共同梦想。“目前华为、星纪魅族、小米打造的三个OS体系,代表了汽车3.0时代的玩家。”此前,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1.0制造业的纯造车时代到2.0的大规模生产,再到当下以大数据和物联网驱动的3.0时代,随着车企和手机厂商的相互跨界,汽车也有了新定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的发展方式。
尤其是今年以来,华为智选车扩容、小米发布澎湃OS、魅族启动DreamCar共创计划,“华小魅”等手机厂商积极进军汽车行业,蔚来、吉利等汽车厂商也将触角探向手机市场。
在“万物互联”“软件定义汽车”等浪潮下,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跨界融合正在塑造全新的科技与出行生态。
IDC咨询在《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十大洞察》中指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将加速融合,形成完善的生态互联。一方面,新能源车和智能手机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多车企会发布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来丰富自身终端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手机厂商除了直接造车以外,更多会利用自身软件开发和多终端互通互联的优势,不断加强与车企在无人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的合作,智能手机将更多成为合作车企的车钥匙和中控平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报告也指出,汽车将复刻手机的智能化演进路径,以座舱的人机交互变革为起点,叠加自动驾驶浪潮,其正从出行工具转变为下一代智能终端。
有业内人士表示,车机互联和移动互联的深度融合,为下一个移动互联时代的技术创新奠定生态环境,无论是手机企业造车,还是车企造手机,都是在寻求汽车3.0时代的入场券。
路径
“华小魅”造车,各走各的路
不同于“蔚小理”的艰难创业,以华为、小米、星纪魅族为代表的“华小魅”组合,正成为当下汽车圈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小米与华为,曾经是手机行业亦敌亦友的双雄,如今又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巅峰相遇,虽双峰并峙,但选择的路径不同。而星纪魅族将在今年一季度推出一款专为魅友们打造的“魅族定制车”。
华为
鸿蒙智行模式,汽车界广结“朋友圈”
当小米汽车还在紧锣密鼓筹备首场发布会时,已经在汽车界结成庞大“朋友圈”的华为,在去年12月26日冬季全场景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问界M9。随着问界M9的发布,目前鸿蒙智行模式已推出问界M5、问界M7、智界S7、问界M9四款车型。
与小米重资产造车的模式完全不同,华为不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通过不同业务模式来与车企合作造车。华为在汽车业务方面目前有三种合作模式:一种是零部件供应模式;一种是华为HI模式(Huawei Inside);还有一种是鸿蒙智行(原“智选车模式”),这种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合作车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条,主导着相关车型的产品及企业定位。
回看华为造车的历程,2019年9月,华为推出了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HiCar,连接移动设备和手机,将手机的部分应用和服务延展到汽车,以手机为核心实现万物互联。背靠超过2亿华为手机用户,HiCar拿下了来自传统车企超过200款车型的前装合作。
随着算力的大幅提升,从系统层面打通车机与手机成为可能。华为成为国内最早从系统层打通车机和手机的玩家。2019年,华为发布鸿蒙操作系统,基于全场景分布式技术,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旨在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
2021年底,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的车型问界M5发布,随后华为鸿蒙OS上车极狐阿尔法S Hi版、问界M7、阿维塔11等多款车型。鸿蒙系统的加持让问界这一新品牌成立不足一年销量超过7.6万辆。
目前华为鸿蒙OS迭代至4.0版本,智界S7成为首款搭载车型,阿维塔12、问界M9均搭载华为鸿蒙OS 4.0。据官方介绍,鸿蒙OS 4.0将多人多设备互联体验引入智能座舱。
此外,华为正在加速推进其智能汽车业务,2023年11月25日,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而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比例不超过40%,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目前新公司已向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等有实力的车企加入。
小米
重资产造车,自动驾驶成突破点
直接入场造车的小米,首款汽车SU7已在去年12月28日亮相。
“小米造车的话,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今天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是一个大融合。进入汽车行业对我们来说有挑战,总体难度可控。”去年小米汽车亮相前,雷军在接受央视新闻《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表示,小米在创新的基础上坚持“十倍投入”,第一款车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和超过100亿元的整体投入。
巨额投资之下,小米汽车将自动驾驶能力作为突破点,目标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第一梯队。据了解,小米不仅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算法,而且率先投入了33亿元作为研发投入,同时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以及手机相机部等多个部门协同。自动驾驶专属团队突破了500人,但实际上投入的资源远不止500人。
雷军表示,之所以选择自动驾驶作为突破点,不仅因为自动驾驶技术密度高,而且与安全高度相关,也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
1000多个日夜,从追赶到行业第一阵营,这个目标看似激进,但其实也是小米造车必须要去面对的考验。2024年是小米汽车首车量产时间点,而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将是小米汽车能否抢占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星纪魅族
启动DreamCar共创计划
与华为的模式类似,为抢占智能汽车时代的入场券,2023年3月,星纪魅族集团正式成立,并在2023 魅族秋季无界生态发布会上发布了无界生态系统 FlymeOS、全新“手车互融”解决方案Flyme Link等多款产品,并宣布将在2024年一季度启动DreamCar共创计划,为魅友们打造一款专属的MEIZU DreamCar MX汽车——用户可以就车辆的车衣涂装、内饰配色、Flyme Auto主题等个性化细节进行共创,用户参与定制。
“我们天生就具备汽车的基因。”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表示,“我们希望魅族系列能够为诸多汽车公司赋能,明年我们会推出‘魅族定制车’,用我们的软件进行赋能,在我们的渠道进行售卖。”在沈子瑜看来,未来汽车发展最核心的是智能座舱、ADS、自动驾驶芯片,而这些能力,魅族和星纪魅族都有。更为重要的是,依托吉利集团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沈子瑜认为,星纪魅族的目标是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和“安波福”。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