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月19日,广州市政府官网公布《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重点聚焦创新、集聚、生态化、国际化等四大方面,共31条。在创新引领方面,提出对全球顶尖生物医药项目最高支持额度50亿元。
突出创新引领,“大手笔”支持创新药研发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是最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骨干型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打造。《措施》突出创新引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前沿高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落地建设,对单个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1亿元。
支持创新药研发。《措施》对自主研发并转化的生物制品、1类中药、2类高端中药、1类化学药品、2类高端化学药品,分阶段对临床试验研究给予支持,新启动临床I、II、III期研究的新药项目,经评审,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500万和1000万元经费资助。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获得临床试验资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
此外,《措施》瞄准培育壮大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细胞和基因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支持加快特色中医药创新发展,支持三级医疗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组建新药创制中心,促进院内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创制一批效用明显的中药新品种。
突出改革引领,构建“一核两极”产业空间布局
《措施》突出改革引领,着力打造更多创造性、突破性政策举措。顶层设计上,首次明确提出构建“一核两极”产业空间布局。
具体来说,积极争取国家创新资源导入,引导重大创新项目布局,推动国际化的企业总部和创新中心向广州生物岛(指国际生物岛本岛,原官洲岛,下同)集聚,适时研究拓展本岛物理承载空间,率先将广州生物岛打造成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核心高地。同时,以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航空枢纽为南北两极,分别打造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增长极和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增长极,与广州生物岛错位、协同发展。
打造“一岛多园”政策先行先试集聚区。在全市各区范围内选取若干兼具医疗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创新资源等要素聚集、特色明显的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统一纳入“国际生物岛”园区品牌范畴,形成国际生物岛“一岛多园”格局。
此外,提高“国际生物岛”园区管理公司发展能级。赋予园区管理公司独立的开发建设、投融资、运营管理权限,不以“租金”多少为考核指标。对入驻广州生物岛的企业设立绿色通道进行审批,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突出开放引领,加快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措施》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格局谋划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例如,支持1类创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力度大,表明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引领国际化发展的决心。率先在生物医药领域鼓励投资机构申请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资格,将有力引导广州科技产业“走出去”吸引国际创新资源“走进来”。
在加快推动产业化发展方面,《措施》提出支持在黄埔区、南沙区范围内,率先实施生物医药企业(研究机构)和其研发用药品进口“白名单”。建立广州重大创新药械产品目录,原创新药或同类最优药物的创新药品以及三类医疗器械,定期更新纳入产品目录;建立目录产品的采购奖励制度,督促医疗机构做到“应配尽配”,产品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和耗占比考核范围。
在平台建设方面,《措施》提出加快推进广州实验室大湾区生物医学数据中心平台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广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生命健康科研单位、生物医药企业等机构的医疗健康数据、人群队列信息、生物样本等生物信息资源安全有序向中心平台集中共享。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