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月22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不少政协提案持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设以及房地产市场改革建言献策,涉及商品房预售制、广深房区域限购、打造“临站经济”等多个关键词。
广东省政协委员曹志伟:
建议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度,现楼交付后再供楼
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尚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房人,并由买房人支付定金或预付款的制度。目前,不少开发商要求购房者签订正式购房合同之后支付全款。近些年来,伴随房企出险,购房者对已售在建项目停工及烂尾的担忧增加。曹志伟指出,当前的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模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购房者未收楼已交全款或开始月供,承担着被延迟交房或到期不能交房的风险;二是预售款监控账户监管方式存在漏洞。
曹志伟建议,预售制度调整优化为“先售后建,现楼交付后再付齐房款或供楼”的模式。开发企业获取土地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对外公开销售,购房者认购时只需交10%的款项作为定金,放入住建主管部门监管的开发企业银行账户,开发企业在完成交楼之前不可动用。
“开发企业在已销售面积达到总可售面积60%时,且销售金额大于项目的建设成本和建设过程税费,开发企业可凭项目的《不动产权证》和房屋销售合同的应收账款向银行申请不高于已销售额90%的贷款,获批贷款后向住建主管部门申办《施工许可证》启动建设。为避免房企挪用开发贷款,曹志伟建议房屋的建设进度、产值及质量由放贷银行委托的监理公司进行审核确认并每月报告给银行,银行再根据建设进度把建设费用直接支付给承建的施工企业和参建单位。
广东省政协委员、新世界发展执行董事黄少媚:
建议继续优化广深房地产限购政策
自从2010年起,房地产限购政策已实施了13年。随着房地产基本面的改变,截至2023年12月,全国保留或部分保留限购政策的城市仅剩下10座,其中,限购力度最为严格的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会议上,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广东省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新世界发展执行董事、新世界中国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提出“继续优化广州、深圳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建议。黄少媚指出,应及时发挥四大一线城市的带头作用,研究全面放宽限购可行性,让房地产调控进一步回归市场。“深圳市场,建议除了保留必要的核心区限购外,也要及时做出限购边际的调整”。
黄少媚表示,一线城市向来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扭转市场预期要趁热打铁,让一线城市起带头作用。她认为,当下广州已具备再行放宽的条件。她建议除了保留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部分核心区)、南沙区(部分核心区)这些投资属性较高的区域外,包括白云区、荔湾区这些自住属性强的区域,均应全面取消限购。“广深两地的限购政策过于严格,不利于人才政策的开展。大湾区要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打造安居乐业的环境,是为幸福大湾区的要义所在”。黄少媚还认为,全面放开限购,正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开端,从根本上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广东省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
再接再厉建议打造“临站经济”
在本届政协会议上,广东省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再接再厉,在去年《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做好“五通”工作》的提案基础上,提交《关于打造“铁路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香港⻘年在大湾区学业及发展的提案》等两个提案,进一步聚焦深化“基建联通”及“人才流通。
郭基煇表示,参考国内外成熟的枢纽商圈,如深圳福田TOD、上海前滩优质生活圈、东京站,建议在省级层面确立“铁路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的定位,适时纳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共同将大湾区主要铁路枢纽片区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高质量发展代表。
“广州作为广东省首批入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以将庞大的人流进一步转化为消费流和商务流,并大力发展金融、优质零售、高端医疗及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科技产业发展,打造‘临站经济’和‘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助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郭基煇举例,广州南站坐拥4 条高铁+4 条城际+4 条地铁的交通优势,1 小时内可通达大湾区所有城市,在2023年全年客流量达到1.82亿人次,属全国最高。因此,建设铁路枢纽的“临站经济”,有助更好发挥大湾区“一点两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