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期待大课间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阳光下快乐奔跑!”在24日举行的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来自教育界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靖茂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镜”“过敏娃”,让人们对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她说,其实在2021年,教育部就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2022年,《广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印发,不少中小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走到操场。他们的大课间有花样跳绳、篮球操、板凳舞、韵律操,甚至还有舞龙、醒狮、武术等极具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让孩子们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运动中快乐地成长。
生命在于运动。李靖茂认为,体育大课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运动兴趣,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载体。
为此,她建议提高重视程度。各中小学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细化量化任务目标。教育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落地落实,定期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交流活动,评选“阳光体育示范学校”。
同时,丰富活动形式。根据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探索开展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她建议挖掘民间体育资源,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充实和丰富大课间体育内容。
她还建议提升保障水平。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把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纳入教学工作。健全体育运动安全管理的制度机制,将安全教育和自我救护技能培训纳入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知识,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