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东拼西凑,筹了十二万元,先让孩子入仓做移植准备,接着再去想办法”
温暖1619号
●温暖诉求
曾几何时,黄佳珍以为,平静的日子就是生活的主旋律。夫妻二人常年在外打工,勤劳赚钱供养留在老家的老人和孩子,最让他们自豪的是两个儿子又机灵、又孝顺。却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所有。2018年,黄佳珍的大儿子黎声财刚满,却被确诊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辗转多地诊治后,一家人都以为可以靠药物维持的病情,却在2023年1月后加重,声财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才有恢复正常生活的可能。如今,黄佳珍负债十几万元,让无法再继续等待的声财进入了移植仓,但距离医生让他们准备的三、四十万元的治疗费仍有很大缺口。
长子突患重病
黎声财的老家在广西的农村。从他记事时起,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永远在看不见的远方打工挣钱,为一家人衣食无忧的生活努力干活挣钱。“我们夫妻俩原来在佛山的小制衣厂做电脑绣花,但每个月收入不稳定,好的时候有四五千元月薪,遇到订单短缺,就只有两三千元保底工资。”黄佳珍说,为了多赚些钱,她与丈夫都抢着加班,“确实累, 但一想到家里两个孩子,多苦都觉得值得。”
2018年夏季某一天,正埋头在工位上干活的黄佳珍,突然接到家里老人打来的电话,“声财最近总是流鼻血呀!我们没办法了,你快回来带他上医院去看看!”老人的话让黄佳珍心如乱麻,她早已无心工作,立马请假就往老家赶。从贺州市人民医院到桂林市人民医院,母子二人辗转求医。医院虽然查出孩子血小板有点低,但作了骨穿并未发现更多异常,医生让他们回家观察。
但回家没几天,声财又开始流鼻血,“流血流得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们决定直接去广州的大医院去弄清楚原因。”黄佳珍说,2018年8月,声财跟着父母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经过了三次骨穿及基因检查后,终于被确诊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情骤然加重
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医生建议声财可以先做保守治疗,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黄佳珍惊喜地看到,刚刚上药,就有疗效,“控制效果蛮好的,孩子没有再流鼻血,也不用去输血。”她如释重负,一家三口不久便离开医院,在出租房里满心欢喜等儿子康复。
然而,2023年1月,意外再次发生。黄佳珍回忆说,声财当时不慎感染新冠肺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先是高烧不退,后来血小板跌到只有个位数,不得不进行定期输血维持生命体征。”她与丈夫手足无措,连忙带声财重回医院求治。结果的严重程度超出了黄佳珍夫妇的预料——医生判定,孩子的造血功能极差,输一次血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2023年8月,黄桂珍夫妇考虑再三,决定为声财做移植手术重建造血系统。为了给声财找到相匹配的骨髓,黄桂珍操碎了心。虽然声财和弟弟的骨髓配型有五个点相合,但为了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后期排异反应,她选择在中华骨髓库登记寻找匹配度更高的骨髓。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幸运的声财在中华骨髓库中找到了与自己九点相合的供者。
已入仓待移植
解决了骨髓配型难题,剩下的就是费用。自2018年声财确诊后,虽然一直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每个月的药费和各种检查费用加起来,至今也花了有十几万元。
“我们是跨省医疗,报销比例不高,并且有很多自费项目,所以自己要花的钱很多。”黄桂珍说。不仅如此,为了照顾声财,她也不得已辞去了佛山的工作,回到家一边看护他,一边接一些临时性的散工来做,家庭整体收入下降了不少。如今要做移植,医生让他们准备至少三、四十万元,因为即便移植手术成功,但后续排异、抗感染等治疗所需的花费很难预料。
筹钱需要时间,但声财已经不能再等了。“我们东拼西凑,筹了十二万元,先让孩子入仓做移植准备,接着再去想办法。”黄桂珍说。虽然长期患病,但声财一直十分上进,学习也很努力用心,品学兼优的他还被评为镇上的三好学生,这也让黄桂珍更加心疼。“他很喜欢踢球、打球,但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我不敢让他做太剧烈的体育运动。”黄桂珍说,这次住院,家人都在安慰他,“彻底治好病,以后就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打球了!”听到这些话,声财万分期待,“我会给自己加油打气,一定战胜疾病。”他笑着跟妈妈说。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报温暖1619号声财”。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