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细菌耐药是人类一直面临、抗击的微生物问题,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以其危害性和严重性,成为世界三大严重感染性疾患之首,抗击MRSA感染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任。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华教授在日前举办的“慈惠重症康复论坛暨重症感染专家交流会”上作体外了膜肺氧合(ECMO)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抗MRSA主题报告。他指出,在一些相关的研究中,需要ECMO支持的病人比一般重症监护病房人群有更大概率发生院内感染,因此,抗菌药物和治疗药物的恰当选择、管理和剂量,对治疗成功至关重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锋利教授介绍,我国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其中MRSA相关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病率居第二,而积极的防控手段及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是降低 MRSA 流行的有效措施。目前临床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指南一致证实万古霉素治疗MRSA肺炎的一线地位,同时临床决策应结合宿主、病原体和抗菌药物三者相互作用综合考虑,是成功治疗MRSA感染的关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靳国青教授分享了该院一例上呼吸道感染、脓毒性休克、感染性流产、妊娠合并重症感染救治案例,为抗耐药菌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广州天河仁爱医院於晨主任带来了该院近期一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热、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菌血症的MRSA复杂血流感染患者救治病例。她称,在患者入院后,医生及时给予了患者相关病原检测与筛查,尽早明确了病原菌和药敏结果,以此采用最佳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剂量和用药时间,体现出慢重症规范化专业救治和康复特色与成效。
南部战区总医院郭振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MRSA感染是ICU内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其全球检出率高且呈上升趋势,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据了解,广州慈惠医院重症救治康复中心,已探索出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慢重症综合评估流程,可根据患者感染部位、程度、耐药性,能多学科同步进行救治,同时作为慢重症管理的新尝试,需要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在内的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加强交流、强化合作,共同提高慢重症管理的专业水平及对MRSA感染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预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