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到荔湾过大年,感受西关年俗年味!2月4日(腊月廿五),“祥龙献瑞 荔俗贺岁——2024西关民俗文化嘉年华活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碑记广场正式启动,此次嘉年华活动将一直持续至2月8日(年廿九),让市民游客可以提前在西关过上独具魅力的“广府年”。嘉年华期间,粤剧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西关永庆坊旅游区,粤韵芳华、民俗小吃、曲艺节目将同期共呈,唤醒藏在“老广”内心最具地域特色的迎春印象。
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荔湾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广州市荔湾区侨联、广州市荔湾区文联主办,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承办,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广州木偶剧团、荔湾区非遗协会、荔湾区粤剧銮舆联谊会协办。
回家过年:
海外侨胞共聚荔湾,过传统“广府年”
今年,荔湾区特邀海外侨领、侨商代表一同“回家”过“广府年”。活动现场,回家过年的海外侨领侨胞代表应邀出席并观看粤韵十足的民俗表演,在海外过年的部分侨领代表纷纷发来祝福视频。古琴、茶艺、醒狮、小戏台,现场展示出热闹而浓郁的春意年味。
粤韵新曲《鹅潭秋月》、粤剧变脸、木偶剧、贺岁相声和粤曲《畅游粤博》,精彩表演为一年一度的嘉年华拉开序幕。
随后,与会嘉宾一路打卡,游览西关传统建筑,体验非遗市集年俗活动,参与“开油镬”、拓年画送财福、笔墨迎春送万福等民俗体验,品味粤剧文创、粤剧妆造、龙鱼灯制作、香云纱手工艺制作等非遗文化。海外侨胞纷纷表示,民俗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有年味、有粤味,儿时的记忆又回来了,“回家过年”的感觉真好!
仪式感满满:
搭乘粤剧主题车,到粤剧艺术博物馆过“西关广府年”
今年,荔湾区与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合作,将公交车打造成粤剧文化流动学堂和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开设了“西关民俗文化嘉年华”免费接驳专线,以定点定时发班、免费乘车的形式,接送乘客至嘉年华活动现场。
据了解,此次活动主题公交将粤剧角色形象、祥龙舞狮元素等融入车身设计,车身为喜庆的红色调。同时,车厢内布满剪纸、年画、灯笼等民俗文化装饰,通过车身广告、车厢宣传等极具视觉冲击的场景布置,打造独具粤剧特色民俗文化主题车厢,营造出喜气洋洋的迎春氛围。
乘车途中,粤剧演员和少先队代表将在车厢内进行生、旦、净、末、丑的粤剧角色扮演,现场教授粤剧的基本动作、科普粤剧知识、讲解民俗文化,并邀请乘客体验剪纸等充满年味的民俗文化活动。带领乘客零距离感受粤剧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将粤剧“唱进”市民游客的心中。
“西关民俗文化嘉年华”免费公交专线信息
发班时间 2024年2月4日至8日14:00-17:00
行驶路线 文化公园正门⇋粤剧博物馆(永庆坊)
乘车指引 文化公园地铁站B出口步行200米即可到达上车点
园林听曲:
新旧融合,体验不一样的粤剧文化
不仅仅将公交车打造成粤剧文化流动学堂,嘉年华期间,荔湾区还邀请优秀民营剧团青年演员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进行“广福畅曲”粤剧精品展演。除了传统的舞台演出,荔湾区还将每天定时,在粤博园林、永庆坊古树广场等举办粤剧表演快闪活动,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市民游客展示粤剧艺术文化。
此外,荔湾区还将依托博物馆园林及周边外景,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在粤博园林、盘景广场、月亮桥、碑记广场等举办沉浸式实景展演,让市民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粤剧魅力,做好粤剧文化推广与传承。
“一站式”体验:
“开油镬”、拓年画、写挥春……荔湾提前帮你“备年货”
今年,荔湾区延续兔年传统年俗嘉年华活动,以粤剧艺术博物馆为中心,打造传统工艺体验区。活动期间,市民游客不仅可以在传统工艺区体验剪纸、年画、灯笼、广彩、通草画、广东木偶等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活动,还能穿着粤剧戏服,在粤剧化妆师的“巧手”下“化身”粤剧老倌。此外,现场更有多个大型年俗场景装置,让游客市民打卡照相。同时,市民游客还能在大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现场体验制作炸油角、舂年糕、包饺子、包汤圆等各种传统春节食品,亲身品尝传统节日的味道。
另外,还邀请了荔湾区内书法家现场挥毫写春联,为市民游客“送万福”。同时,现场还设置了非遗文创市集,让市民游客将喜欢的非遗“带回家”。另一边,活动期间,粤剧艺术博物馆更有民俗专家学者到场开讲,邀请广大市民游客一同参与岭南民俗文化讲座,共同研学传统年节的由来和“最广州”的迎春习俗。
荔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荔湾区积极通过不同方式,积极活化传统文化,为传统“赋予”新生命,注入新力量,做好文化传承。而今年,荔湾从人民最根本的需求——“食”“用”出发,回归传统初心,以“一站式”体验的方式,打造西关“广府年”氛围,让市民游客穿梭在粤剧艺术博物馆间,听粤剧、做新春点心、写对联,一起找到“回家过年”的感觉。“市民游客既能通过现场活动了解非遗技艺、了解传统‘广府年’文化,同时也能将喜欢的传统春节美食、非遗文创带回家。”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来到嘉年华的人,无论是不是本地居民,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年味’。未来,荔湾区将坚守初心,发掘更多新方式、新力量,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讲好荔湾文化、荔湾历史,推动荔湾文化高质量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通讯员 荔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