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3年新增企业28家,新增专业合作社4个,新增工商个体户286个;全镇17个村(居)有16个村引进了企业或小作坊入驻,其中3个村成立了村办企业……近年来,驻肇庆市怀集县马宁镇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围绕“土、特、产”下功夫、做文章,结合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充分挖掘马宁镇乡土资源,促进产业招商、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实现以工促农、工农互补,扎实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
产业招商,闲置地变“生金地”
“促产业招商,把闲置地变为‘生金地’‘致富地’‘聚宝盆’,实现活岗稳业、活业兴农、活业兴商。”工作队队长苏国荣表示,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工作队在镇党委支持下,于去年2月1日主动组织全镇各村(社区)支书并邀请企业客商召开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着力促进土地流转、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与镇村干部群策群力推动马宁镇高质量发展。
工作队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苏沙村“三清三拆”连片3300多平方米破旧泥砖房用地,在政策扶持、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成功引进首期投资500多万元的怀集英铧电源有限公司,推动企业2个月内完成公司注册到投产,奋力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该项目首期的投产,可为当地群众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年发放租金、工资共700多万元。
此外,马宁镇其他村也利用闲置地招商引资建起了鞋厂、物流周转厂、电子厂、家具厂、内衣厂等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土地和厂房出租确保了群众和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产业融合, “闲置地”变“致富地”
工作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实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流转“三清三拆”闲置地建设厂房,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
此前,马宁镇引进无花果种植项目,将其培育成“一村一品”项目,由于产业链条缺失,鲜果保存期短,产品附加值低,发展后劲乏力。为此,通过整合金群村“三清三拆”后连片3500多平方米破旧泥砖房用地,流转建设厂房并成功引进怀集彩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8月,该公司深加工产品在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产品评优大赛上获得优秀奖。
据工作队介绍,怀集彩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共享发展模式,让品牌农业延伸拓展至二、三产业,带动当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有力有效带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
目前,怀集彩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期车间年处理能力达1900吨,产值约2000万,能为3000多亩农地提供农产品加工升级代工服务。通过扩建二期厂房建设组培苗车间和金线莲种植基地,其中金线莲培育项目获得肇庆市农业地方标准和市“百千万工程”科技项目立项。
产业集群,“闲置地”变“聚宝盆”
走进马宁镇蔡屋村,这里有几百年家具行业发展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从事家具行业的农工巧匠,在珠三角有不少开家具厂或从事家具行业的乡贤,村内也有10多家家具厂或小作坊。
马宁镇通过盘活蔡屋村内闲置土地,动员外出乡贤返乡创业,成功引进怀集县华宏木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超2000万元,以蔡屋村委会为蔡屋家具申请了“马宁蔡屋”注册商标,并于2023年11月获得国家知识产业局的审批发证,进一步保护和擦亮“马宁蔡屋”金字品牌。
目前,马宁镇很多外出乡贤在佛山市经营内衣加工制作企业,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企业。为鼓励乡贤回乡带动群众就业,马宁墟镇和各村利用闲置宅基地或住宅建有大大小小30多家制衣厂或小作坊,既解决了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问题,又方便务工群众照顾好家庭,一举实现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进和谐,减少留守儿童、减少“空巢”老人、减少问题少年等“三增三减”,促进乡村和美发展。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