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IP独木难支 五大客户包揽收益
新快报讯 近日,手持“遮天”“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知名IP的星阅控股递表港交所,拟冲击港交所主板。作为一家仅有72名员工的公司,星阅控股营收过亿,然而,公司也面临着单一IP依赖度高、大客户集中度高以及合规风险。
去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下降
星阅控股是中国网络文学IP运营龙头之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2年按网络文学IP授权及IP转让收益计,该公司于中国网络文学IP授权及IP转让市场排名第四。
2021年-2023年前三季度,星阅控股的收益分别约为人民币1.29亿元、1.60亿元及1.53亿元;年内溢利分别约为5077.8万元、7969.4万元及7097.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60.7%、66.8%、63.7%。虽然业绩看似波动不大,但2023年前三季度较2022年同期营收净利双降。
星阅控股主要的收入来源为IP授权,即与IP改编伙伴订立授权协议,允许其将公司IP改编成如游戏、动画及电影之类的泛娱乐产品,该业务近几年营收一路上涨,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占比达到了87.6%。
然而在一些IP授权协议中,公司不仅要求IP改编伙伴支付授权费,还须支付开发泛娱乐产品所产生收益的预设百分比,所以若IP改编过程中出现不利因素,如合作伙伴资金不足、耗时过长等情况,都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及业绩。
存在依赖单一IP风险
提到星阅控股麾下知名IP,则不得不提小说《遮天》,小说本体于2013年完结,粉丝群体依旧庞大,在某连载平台吸引了超过一千万名读者。
星阅控股与IP改编伙伴共同开发了《遮天》动画,相关数据显示,自2023年7月起至最后可行日期,该动画于每个播出日期(星期三),几乎持续排名全国第一。
然而,星阅控股面临对单一IP过度依赖的风险,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在其拥有的99项IP储备中,有75项是与《遮天》相关的衍生文学作品IP。尽管公司还持有知名网络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游戏改编权,但该授权并不具有独家性。
对此,星阅控股在招股书中坦言,终止或不获重续授权协议 ,或以不利条款重续授权协议(尤其与《遮天》相关的核心IP),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员工仅72人
此外,星阅控股存在过度依赖大客户的风险。该公司客户主要为游戏开发商及运营商以及其他泛娱乐企业,当中大部分也作为公司的IP改编伙伴。
2021年-2023年前三季度,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共占总收益的99.99%、97.00%及100.00%。这意味着,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仅服务于五名客户。其中,最大客户的收益占同年总收益分别约56.12%、47.03%及30.76%。
与此同时,在仅72名员工的情况下,公司并未为全部雇员缴纳社保及公积金,虽然招股书中给出了各种理由。星阅控股表示,未能根据劳动合同法或遵守其他法规为员工支付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可能对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