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贾玲的减肥记录,不少观众立下“豪言壮志”:今年要瘦几斤。如何制定一份符合自身情况的减肥计划,既科学健康又持之以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汤庆娅与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黎涌明,为大家带来一份“攻略”。
减脂减重减肥概念各有不同
究竟如何科学合理地减肥?汤庆娅建议,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初步了解,比如高体重的背后是结实还是虚胖,是上半身胖还是下半身胖,是需要先以运动为主还是先控制饮食为主,不能笼统地说自己想减5斤、10斤。
黎涌明表示,减脂、减重、减肥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人体成分可以分为脂肪和非脂肪(包括肌肉),减脂是指减少脂肪;减重减少的可能是脂肪、非脂肪或者二者都减少;减肥是减脂的口语化表述。
“上班族”不要三餐都吃代餐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减肥的核心是控制能量摄入,增加能量输出,但是不同人群的“减肥作战图”并不一样。
对于“上班族”,他们可能来不及吃早饭、午饭,亦或是加班太晚,无法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汤庆娅建议: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在三餐中选一顿吃代餐和牛奶,控制能量摄入,但并不建议三餐都吃代餐。
二是如果睡前实在饿得睡不着,多吃一顿又担心“功亏一篑”,可以喝一杯无糖酸奶,既能缓冲饥饿感,也能避免血糖太低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精神不足。
三是在日常饮食中要有意识地增加蔬菜和蛋白质,优化膳食结构。同时,见缝插针做一些运动,通过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快乐地减肥,缓解因减肥平台期带来的压力和情绪。
黎涌明建议,“上班族”可以通过减少久坐时长,循序渐进地利用一切机会运动,每一次运动都有益。
“小胖墩”要改变饮食习惯
针对“小胖墩”,由于孩子们还在生长发育阶段,主要还是改变饮食习惯。汤庆娅建议,减少含糖饮料和甜品、增加蔬菜和杂粮等食物摄入,尤为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减肥,不仅要关注他们身型上的变化,还有心理上的状态,考虑到青春期存在部分逆反心理,家长需要调整好自我情绪,不能对孩子急于求成。
此外,汤庆娅提出,需注意一些“减肥误区”:比如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体检肥胖,不建议孩子本身减肥,而是要家长改变过度喂养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年轻的女性,莫因被同学、朋友说了一句“好胖”而陷入自卑,偷偷靠一些不合理的方法追求“骨感美”,结果出现神经性厌食,得不偿失。
黎涌明提醒公众,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不要对身边一些减肥成功案例“盲目效仿”,因为运动方式不适宜、运动量过大、运动量递增过快都可能导致损伤。
贾玲一年减重100斤 运动科学专家:可行
春节期间,电影《热辣滚烫》引发人们对减肥话题的热议。电影女主角乐莹和她的扮演者贾玲都靠运动实现了大幅减重,有人赞叹,有人质疑。贾玲用一年时间减重100斤,对普通人而言有没有参考价值?造成肥胖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有没有不这么“痛苦”的“捷径”可走?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运动科学专家。
贾玲的案例普通人也可“抄作业”
重庆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猛说:“贾玲减肥前的基础体重较大,减肥周期较长,在科学指导下进行减肥,取得这样的效果是正常的。”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彭莉也认为,贾玲的案例是普通人可以复刻的,因为较为适宜的减重速度是每周减1至2斤,一年52周,按照每周减2斤的速度,大体重人群就可以减去104斤。
专家表示,肥胖的本质就是消耗低于摄入(因特定疾病诱发的肥胖除外)。因此,减肥的基本原理就是减少热量摄入的同时增加热量消耗,让能量负平衡。“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是健康减肥的唯一途径。”彭莉说,“长期服用减肥药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损害健康。”彭莉提醒。
吃得不科学才是“易胖”根源
有的人会抱怨自己是“易胖体质”,很难减肥。对此专家表示,易胖体质确实存在,通常与遗传有关,但有一部分人的肥胖缘于其生活方式,并非体质造成。
刘猛说,大多数肥胖者都是后发性肥胖,就是伴随年龄增长、工作压力增大和生活忙碌,逐渐胖起来的。生活习惯不良,吃得多、动得少,或者吃得不多但饮食结构不科学,才是“易胖”的真正原因。
对于有减肥需求的人,专家建议其“管住嘴、迈开腿”,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打造健康身体:首先做一个短、中、长期规划,包括行动方式和阶段性目标;然后建立健康的生活规律,包括相对固定的运动方式和时间、就餐时间及一天热量摄入总量计划,让身体代谢形成有效的能量循环。
专家提醒,合理饮食不等于节食,而是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应坚持“低脂、低碳水、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膳食结构,大体重者还可通过每天两餐制,或者每周断食1到2天来减少膳食总热量的摄入。科学运动方面,应坚持每周3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低强度运动,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配合,以增加热量消耗和提升肌肉量。
“减肥效果达成后,还要把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坚持下去,才能维持健康的体态。”彭莉说。(新华社)
[热搜]
假期结束踏归途,这份健康提示请查收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疾控专家提醒公众,返程前要做好计划和准备,返程后应密切关注个人健康,克服节后综合征。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返程前要做好计划和准备,安全踏归途。驾车返程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交通路况,开车途中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切勿疲劳驾驶。乘坐火车、飞机、客运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客运场站时,建议规范佩戴口罩,尽量缩短在人群聚集场所停留的时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调整返程计划,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建议,返程后应密切关注个人健康,克服节后综合征。返程后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根据病情及时就医,切勿盲目用药。调整作息,恢复原有生活规律,按时起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可在假期结束前预留1-2天用以恢复精力和体能。睡前尽量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规律用餐,少油少盐,多吃粗杂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尽量避免无节制摄入过油、过甜的食物,给自己的肠胃也“放个假”。适量运动,调节心理平衡,减轻压力,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