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落地,再到打开市场
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于深圳召开2024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此次会议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会议上午主会场回顾了过去几年广东在高质量发展的成就。近年来,广东省已经孕育了顶尖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优质的研发落地为产品的土壤,以及便利的境内境外消费市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新能源汽车将面临三大发展机遇
王传福在发言中表示,广东是全国汽车生产第一大省,也是消费第一大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生产、消费和出口等各方面都扮演着“挑大梁”角色。
王传福认为,新能源汽车将面临三大发展机遇:首先汽车电动化进一步深入, 广东“走在前列”的产业根基将夯得更实、筑得更牢。其次,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发力,为广东带来新增长空间。此外,他认为出口加速,新能源车与锂电池、光伏组成新三样,将为广东制造在海外增添新亮色。
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卫:
确保粤芯三期今年建成投产
陈卫表示,下一步,粤芯将加快产能建设,推动企业能级跃升。按照国家战略布局和规划,主动响应工业和汽车芯片市场的需求,加快推动粤芯三期项目建设,力争2024年当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确保三期2024年建成投产。同时加快四期项目规划和申报,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粤芯将继续重视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加强和省内大学及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畅通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提前布局硅基光电子特色工艺,紧盯国际趋势,加强前瞻性特色技术开发。联合国内优势资源和专业领域院士团队瞄准当前热点领域,加快工艺和产品研发,创建国家产业创新平台,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埃克森美孚中国区主席谭然恪:
惠州乙烯项目今年投资100亿,年底投产
谭然恪现场发言时介绍,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投资已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今年还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并进行装置调试、试运行,准备年底开车投产,希望项目还可以促进更多本地下游产业的高质量投资。
谭然恪表示,中国是埃克森美孚业务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埃克森美孚高性能新型润滑油和化工产品的重要战略市场。广东则拥有专业和高效的政务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友好的营商环境以及高素质的本土人才。“因此,当我们决定要选址投资超100亿美元建设一个世界级化工综合体项目之时,我们很快便意识到广东就是我们正确的选择。”谭然恪说。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松:
全年计划投放信贷资金1.8万亿
韩松介绍,去年以来,广东工行以金融“活水”浇灌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服务超过160万家企业,信贷总量超过3.3万亿元;签署金融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累计投放贷款1.6万亿元。
接下来,广东工行将发挥头雁作用,全年计划向广东市场投放信贷资金1.8万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7000亿元;通过全周期、全品种、全产品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省内产业园区加速建设和企业加速成长;服务创新驱动,以高水平金融科技服务科技金融,助力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化“一带一路”机构合作,精准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
广东优秀营商环境助力恒兴由小到强
陈丹在会上表示,广东有全国最优的营商环境、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全国最大的市场,3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恒兴坚持扎根广东,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已成为中国水产行业的龙头、全球水产100强企业。
据陈丹介绍,目前恒兴已成功做成5件大事,一是建设种业中心,进一步完善我国鱼、虾等种业资源;二是建立装备创新中心,提升装备的信息化、技能化和现代化;三是加大预制菜产业的投资,去年恒兴集团预制菜创收34亿元,同比增长21%;四是进一步深化与农户的合作,先后带动18万农民参与海洋产业;五是不断开拓国际业务,恒兴集团全年出口创汇超6亿元,同比增长13%。
陈丹表示,未来恒兴集团将继续扎根广东、聚焦主业、加大投资,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坚持联农帮农,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海洋产业中来,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饶宏:
大湾区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已降至1小时内
以南方电网公司为代表的能源电力企业扎根广东,积极融入和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广东地区用电量二十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电力电量充足,高质量支撑广东稳定接收西部清洁能源电量。全省电力供应能力翻倍,粤港澳大湾区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已降至1小时以内,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饶宏进一步称,南方电网公司未来将充分发挥能源保障和电网枢纽平台作用,大力推动藏东南、西北等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大湾区,推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送出技术攻关;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大力发展以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
向海内外的朋友们发出邀请函
颜宁在会上介绍自己在深圳的创业历程时表示,“在我们筹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一年里,从广东、深圳各级政府部门听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分别是‘服务’和‘保障’;我的工作伙伴们不仅勤奋务实,而且敢想敢闯。于是我们的场地短短半年从毛坯房变成了现代化的实验室。”
据颜宁介绍,深圳医学科学院目前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量身定制的筑梦台,已经并且正在吸引着更多的世界顶尖人才。同时该机构用专业化、国际化的态度着力打造科研软环境,把科研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深圳医学科学院还利用光明科学城的政策优势,锻造成果转化的生态链条,推动可持续、高效率、规模化创新药物研发新模式。
颜宁称:“作为切身体会到广东的高质量发展的我,借此机会再一次向海内外的朋友们发出邀请函:Join us, be SMARTer. 让我们一起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
近5年超八成专利转化落地广东
据张立群介绍,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坚持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60余万毕业生80%扎根湾区,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的创始人、掌舵者超200位。华南理工大学亦强化高水平基础研究,在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此外,华南理工大学还积极推进高质量成果转化,近5年获得科研转化经费超50亿元,超1000项专利实现转化,大约八成落地广东。
张立群在会上表示,学校将不断提升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实施“人才培养一流行动”,支撑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高质量成果培育计划”,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华工将以改革的办法推改革、以开放的胸怀促开放、以创新的思维抓创新,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加快挺进全球百强,努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统筹:新快报记者 刘艳爽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艳爽 李应华 麦婉诗
摄影: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