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位于广州南沙湿地附近的滩涂上,钻机、吊车、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工程机械排成了庞大的阵势,数百台大型工程车辆昼夜不停、川流不息,近500名建设者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工作,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广州地铁近日联合多个施工单位在南珠(中)城际项目十六涌工作井举行5台盾构集中始发仪式,标志着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二十涌区间进入盾构施工高峰期。
南珠(中)城际是国家发改委2020年8月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18个近期建设项目之一,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去往中山,东段联通珠海。作为广东省重点工程,南珠(中)城际是第一条可实现大湾区城际与广州地铁网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项目。截至目前,南珠(中)城际广州段土建工程累计完成25%。根据测算,广州市民以后乘坐地铁从广州市区到中山市中心和珠海市中心的时间分别是50分钟、60分钟左右,珠江西岸市民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在海滨滩涂修建地下轨道,难度不言而喻。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二十涌区间所属的南珠(中)城际广州段全长19.1公里,均为地下敷设,设计最高时速为160公里,区间均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井区间沿线主要为海相冲积平原地貌,地质条件较差,盾构机将穿越淤泥质地层、中粗砂、固结淤泥质粉质黏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盾构机栽头及管片上浮等风险。为此,建设者们全方位提高盾构机的攻坚能力,为盾构机量身定做了厚浆注入系统,增加了土仓可视化、隧道制冷降温设备、管片自动冲洗、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等一系列智能化系统,保障掘进过程中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
由中铁十一局参建的二十涌站还是国内第一个在海滨滩涂淤泥里建设的地下城际铁路车站,也是全线体量最大的一个车站。40米厚欠固结的淤泥层和10-15米厚的砂层,全国罕见,也一度成为影响地下连续墙施工进度的“拦路虎”。项目部通过引进新技术,创新新工艺,最终创造了在深厚软土地层“日均完成6幅地连墙”的施工新纪录。
由于工区坐落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南部的一片滩涂地上,项目三面环海,池塘环绕,杂草丛生,蚊虫肆虐,施工和生活环境异常艰苦。据施工项目负责人介绍,去年6月刚进场的时候,施工人员顶住高温与酷暑的“烤”验,填池塘、铺水管、牵光纤、建信塔、修便道……每个人都晒到掉皮。而到了冬天,临近海边加上附近没有遮掩物,工区的实际温度比预报温度还要低,员工们全都冻得瑟瑟发抖。项目工期非常紧张,每月平均要完成1个亿的产值目标,但每位员工都一直默默坚守在岗位上。
龙年春节,建设者们与湖北、四川、山东等地的家人短暂团聚了几天,正月初五就又齐集工地,开始了复工复产准备工作。2月25日顺利实现了首台盾构始发,第二台盾构机也正在抓紧整备,确保按期始发。
“我们将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引,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抓落实,以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成就奋进的广东而增光添彩!”中铁十一局项目书记岑蔚说。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洁军 夏世焱 陈昆仑
文字: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