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湖南卫视《湘行漫记》正在热播。节目早春篇邀作家阎真与年轻人来一场双向奔赴,他带着两部“成长主题”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如何是好》,和芒果新生郑方一一起,在漫游行走中获得治愈。
畅销20年的《沧浪之水》被网友推荐为初入职场必读,再版一百多次,被称为“当代知识分子心灵史”。由该书改编的电视剧《岁月》,去年突然翻红。时隔20多年,作家阎真再度推出聚焦青年人成长叙事的长篇作品《如何是好》,被称为“女版《沧浪之水》”。
作为一名高校教授作家,阎真看着一批批青年从校园走向社会,书写着他们的成长故事,操心着他们的人生抉择。《沧浪之水》小说名出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小说以主人公池大为的人物塑造唤醒人们,选择“浊”的方案将始终承受心灵的煎熬。阎真形容自己的写作贴地而行,生活什么样就怎么写。从世纪之初的池大为到90后许晶晶,阎真为了做好年轻人的“嘴替”,大胆创新。《如何是好》采用异性别的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口吻,许晶晶来自虚构的津阴县“二圩镇”,好不容易考进了省会“麓城”的大学。没安定多久又保研失败、找工作受挫、爱情失意……历经毕业后不折不挠自立自强的十年,她终于让工作、感情、婚姻都逐渐稳定下来。
女孩的故事跨越十几年,男性作家采取女性主人公视角来讲述,他的观点与当下主流的女性价值有差异吗?阎老师带郑方一漫游的路线,是一条他从小学开始就走的路,隐藏在岳麓山中。小说里的“麓城”就是长沙,“麓江”就是湘江。他把许晶晶的成长,放置在长沙飞速迈进的十年,将时代变化的真实性刻写至深,始终与青年站在一起。“我不是没有努力,我努力了,只是还没有成功”,在与郑方一的对话中,他重申着那些仍在跋涉的年轻人的心声。独家心灵疗愈路线,是阎真老师提供给年轻人的解压方案,即便处在各种绩效压头的循环中,也不妨碍坚定地做一个“周末版陶渊明”。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