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AI的进步堪称日新月异,到底AI对真正的艺术创作,影响多大,目前还无法预测,但几个小孩子简单画出来的草图,经过AI“协助”渲染出来的画面,不得不让人惊叹。同样的画面技术,在十年前,恐怕得耗掉一个专业人士几个晚上的时间——建模、找合适的材质或贴色、渲染,有时候还可能因为电脑运算问题,中途死机,反复重来。
过去一段时间,不少人焦虑的是AI的出现会否让一个普通人通过与AI的合作就能在艺术市场分一杯羹,想想也对的,如果一些艺术家依然故步自封,这样的艺术家就是没有AI作为对手,恐怕也容易被时代淘汰。
用过AI的人可能都知道,想要通过对话获得自己想要的图像,对提示词没有足够准确的表达力,是很难获得理想画面的,难怪有人认为,虽然人人都可以用AI创作,但区别在于有专业素养的人用提示词原则上比普通人更自如。也就是,在人人平等的AI面前,不平等的是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现在讨论AI,已经不像过去那么虚无。AI更像是一条猛龙,不驯服它,会被它吞噬;驯服它,则可借助它腾飞万里。
(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梁志钦 曾贵真 管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