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又是一年英雄花开。火红如炬的木棉花争相开放,承载了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记忆。3月23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大篷车巡展·海珠区专场活动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举办。现场以“英雄花开英雄城”主题大篷车作为流动展馆,通过舞台展演、展厅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为海珠区广大市民群众零距离、沉浸式送上红色文化盛宴,营造“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的热烈氛围。
文艺展演,市民共赏红色文化盛宴
夺目鲜红的木棉花,伴随着演员灵动的舞姿,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据悉,开场舞蹈是广州市青年文化宫舞蹈团带来的《云山珠水木棉红》,该节目是市青年文化青年舞蹈团专门为歌曲《木棉红》创编。“在去年的‘英雄花开英雄城’活动中,《云山珠水木棉红》进行了首演,在后续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多次编排,并在培训班、乐团、合唱团中组织学习。”市青年宫舞蹈团负责人介绍说,自去年开始,“奏英雄花、舞英雄花、唱英雄花”已成为市青年文化宫艺术团队的排练主题,此次来到大篷车演出,也是市青年文化宫舞蹈团对原舞蹈重新编排之后的首次亮相。
活动中,由海珠区文化馆街舞分馆Speed极速街舞团带来的少儿街舞《青春飞扬》,张朝夕演唱的歌曲《文明中华》、张艺龄带来的歌曲《如愿》等一系列精彩节目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现场还举行了“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大篷车旗帜传递交接仪式。在现场观众的注目下,鲜红的大篷车旗帜交接到了海珠区代表的手中。据悉,该旗帜跟随大篷车在广州11区传递,寓意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红色力量,红色文化系列宣传活动在广州次第花开。
“声”入人心,故事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珠水滔滔,风起云涌。作为本次活动的举办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大元帅府旧址而建的纪念馆,为广东省、广州市和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17至1925年,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其中两次在此开府办公,领导护法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筹建黄埔军校,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近年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倾力打造各类红色品牌活动,将红色故事与观众沉浸式互动体验进行深度融合,让市民更好地感悟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成为海珠居民“家门口的红色学堂”。
英勇善战、清风劲节的周士第,用戎马倥偬的一生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一封封得以留存下来的家书,记录了杨殷的红色家风故事……活动上,宣讲员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伟人初心如磐、砥砺奋进的红色故事。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更体现在兢兢业业的平凡岗位上。现场,来自海珠区的两名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海珠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岗敬业、敢闯敢拼、奉献自我的故事,展现新时代海珠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榜样力量润泽人心。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有有奖问答环节以及主题摊位。摊位前,志愿者向市民介绍红色文化书籍和文创产品,并免费向市民派发集章册。市民可通过收集大篷车活动专属印章、红色文化场馆印章,以及“天下为公——一代伟人孙中山”原创展览印章,加深对广州红色文化的了解。“这样的活动真的特别好!”市民阮小姐说,“不仅好玩,还长知识。”
红棉研习,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在广州,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记忆触手可及。这里分布有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112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9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处红色场所,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
活动中,广州市团校还向广大市民宣传推介红棉研习项目,据悉,该项目以团队研习的方式,依托广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史迹与城市空间有序串联,精心设计了多条研习线路,开发了“向先烈致敬、与红棉同框、绘红色画卷、讲英雄故事、唱红色歌曲、做志愿服务”等沉浸式、参与式、体验式的研习任务,引领广大党团员、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海珠是一座拥有丰厚红色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央绿色生态岛。2023年,海珠区结合区内红色文化和特色文旅资源,发布了海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今年在此基础上升级打造了一条海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海珠区红色文化地标与红棉研习创新联动,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活动当天,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也成了海珠红棉研习项目落地的第一站,帅府依托于馆内原创红色展览,精心设计了“深研习”“乐分享”“齐演绎”与“展巧手”等研习任务,打造“零距离”沉浸式、体验式、立体式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
采写:新快报记者 庄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