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9日,在天河区五山消防救援站的指导下,一场大型消防演习活动在广州科技图书馆项目进行。本次消防演练由中铁十二局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联合开展,旨在进一步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强化工地消防安全工作,增强建设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建筑工地现场往往人员聚集,现场大型设备施工繁忙,焊接等容易产生火星,成为火灾的重要着火源。开展消防演练,是为了增强人们的安全防火意识的活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掌握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以及提升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人员在火灾中互救自救意识,明确防火负责人及义务消防队员在火灾中应尽的职责。
“快!捂好口鼻,迅速、有序离开!”随着警报声响彻,演练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演练以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火情为背景,演练过程严格按照火灾事故的变化开展指挥和应急响应,全面涵盖了响应启动、应急联动、人员转移等各个主要环节。参演人员反应迅速,科学应对、有效处理,参与人员安全、有序地完成了演练。本次消防演练更加深入地为施工一线普及了消防应急基本知识,有效提升了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培养了建设者正确掌握防火、灭火技能。
广州科技图书馆项目由中铁十二局负责施工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81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06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39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2675平方米,建筑基坑面积约5828平方米,最大建筑高度43.8米,建筑地上9层,地下6层。
据中铁十二局广州科技图书馆项目负责人梅振宇介绍,目前项目处于基坑支护结构施工阶段,已完成48幅地下连续墙、20根立柱桩和7万方的土方外运工作,预计将于7月底前实现地下连续墙完工,项目预计2026年下半年实现全面完工。
广州科技图书馆与广州作为全球城市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相匹配,其立足高端信息服务,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性科技、经济文献中心,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兼具岭南文化特点的国际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为科技、经济、创新及社会发展服务,建设目标定位为“国际一流”,建成后将面向世界科技、经济前沿,打造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科技图书馆。
广州科技图书馆整体可分为六大区块,按照楼层分布,从下而上分别为密集书库、会议交流区、知识中心展览空间、藏阅一体区以及创新交流中心,而管理与服务区分布在各楼层中。整个图书馆设计藏书250万册,网络节点4000个(全馆无线覆盖网络),阅览座位1500个,每日可接待读者6000人次,按照规模测算项目建成后将服务400多万人。密集书库放置在-4层、-5层,在实现空间充分利用的同时,避开潮湿的-6层,减少对书籍的损害。首层设置大、小两个报告厅作为会议交流区,并拥有独立门厅,以便人流集散。常设文化活动展厅、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展示陈列空间、高科技展厅、科学技术史与科普主题陈列空间、知识产权图书馆主题陈列空间、建筑技术与艺术主题展等作为知识中心展览空间,服务于公众参观人流,配合主题阅览馆形成特色展陈空间。并设置科普文献专题馆、知识产权馆、标准专题馆、常规文献资源馆、岭南建筑专题馆、院士专题馆以及情报咨询中心、特藏文献馆、珍藏馆等作为藏阅一体区。设置管理与服务区、创新交流中心,前者主要是分布在地上各层的办公区,后者则位于8层及9层,在知识中心上方,包括创新交流实践及展览区,服务于科创人群。
此外,广州科技图书馆将承载起三个中心的功能。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其中,知识中心以传统图书馆模式为主,馆内文献资源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兼顾医学、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重点为区域科技、经济、创新及社会发展服务;学习中心包括创新研究区、培育区、教育区以及多媒体制作室、培训教室等;交流中心包括国际学术活动区、科技展览区、个性化讨论区、沙龙区等。除常规文献资源外,广州科技图书馆还将重点建设知识产权图书馆、岭南建筑专题馆、科普专题馆、科技特藏馆、院士专题馆、标准专题馆等6个专题馆。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