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16日下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官网挂出《2024年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市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珠三角9市达到全覆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参评率达到30%。
文件显示,2024年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共有十点,分别是强化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据支撑坚实底座;完善信用制度和标准体系,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信用应用市场化机制,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功能,服务重大战略和中心工作;厚植社会信任基础,建设廉洁诚信法治政府;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开展信用“惠民有感”行动,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服务业发展,优化信用服务供给;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全社会诚信氛围;开展信用试点示范,提升区域信用建设水平等。
推动信用建设与隐私计算、区块链等科技融合发展
为强化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据支撑坚实底座,广东将稳步推进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行业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推进信用广东平台国产化改造。完善“一网共享”平台数据全流程管理,加强信用数据治理,力争双公示数据总体达标率达到100%,信用数据归集总量突破240亿条。还将建成2-3个信用大数据实验室,研发一批市场化信用产品。推动信用建设与隐私计算、区块链等科技融合发展,开展3个以上信用建设隐私计算场景试点。
探索与海南、广西等地制定信用评价结果互认机制
在完善信用制度和标准体系,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方面,将完成省公共信用服务标准化试点终期评估验收。推进公共信用服务、数字信用、跨境信用合作等领域标准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跨区域信用协同联动,探索与海南、广西等地制定信用评价结果互认机制。
实现贷款流程全线上办理
依托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推动省内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优化,按照“数据通、模型通、系统通”原则,推动与银行金融机构深入合作,实现贷款流程全线上办理。深入推进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发展试点,总结推广10条第二批试点经验。组织有条件的地市申报全国商务信用经济试点城市。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国家试点,率先实现信用修复协调联动、一次办成。支持中山市翠亨新区联动深圳前海合作区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
提高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水平
聚焦“百千万工程”,提高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水平,组织第二批省信用县建设,评估认定10-12个示范单位。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在医疗、旅游、文化等领域实施信用激励措施。以园区、商圈、社区等为载体,开展信用服务社会治理试点。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生产企业质量信用评价规范。支持省内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围绕小微、科创、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型农业经营等市场主体逐步完善征信服务链条,开通“百千万工程”“民营经济”“绿色生态”特色专区。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融通”平台服务效能。
在厚植社会信任基础,建设廉洁诚信法治政府方面,依托“信用广东”平台建立健全政务诚信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政务诚信评价指标,对失信问题进行全面监测、预警提醒。完善政府违约失信投诉专栏,受理、归集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活动中签订的各类协议、合同中的违约毁约失信行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针对跨境车辆走私、网络平台货物道路运输等领域,将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还将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常态化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失信治理,实现实时预警、线上分发。
让信用惠民真实可感
制定全省信用“惠民有感”行动方案,评选出10个特色场景。深入开展省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行动,评选出10个示范项目和20个特色项目。落实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深入实施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3.0。聚焦普惠金融、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等领域,推动更多惠企便民应用场景集成上线。探索开展文化旅游领域“信用+金融”“信易游”等服务。应用推广信用就医便民服务。组织开展诚信消费商圈、步行街培育活动。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分线管理、封关运作”中实现信用通关。
此外,还将依托“信用广东”平台搭建信用服务机构管理系统,梳理全省信用服务机构名录;支持广州市南沙区、深圳市前海合作区高质量建设粤港澳跨境信用联盟。以达到还将推动信用服务业发展,优化信用服务供给的目标。
为了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全社会诚信氛围,将组织开展全省诚信微视频、诚信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开展信用试点示范,提升区域信用建设水平的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挥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中山6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信用建设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市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珠三角9市达到全覆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参评率达到30%。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