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大项目拔地而起
深中通道、中国散裂中子源、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临近“五一”假期,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塔项目总工程师冯冶还在忙碌。虽然结构已经封顶,但是还剩最后的“帽子”——塔冠未施工完成。这段时间,冯冶正跟业主、设计院一起全力推进项目“超高”“异形”塔冠的深化设计以及技术方案的落地工作。他需要在假期之前,完成前期的方案和深化设计任务,节后就要组织大面积的施工了。
这是一位项目人员常态工作的一幕缩影。在粤港澳大湾区,有许许多多的大型项目正在推进中。而这些项目,正是由无数个像冯冶这样的项目人员用智慧、体力与时间建设起来的。
■2023年6月4日,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一座座数字经济的龙头企业大楼拔地而起,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对岸是广州新中轴线五彩缤纷的珠江新城,夜幕下高空建设者,用汗水换来城市高楼耸立。邱新生/摄
广州琶洲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项目工地上,工人正在高高的塔吊上作业,背后,是繁华的珠江新城夜景;佛山市顺德区的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装配主驱动关键部位,远远看去,仿佛一朵盛开的花中两只蜜蜂正勤劳采蜜;佛山南海体育中心,夕阳下,建筑工人们仍在工作……
“去年的11月份,项目顺利封顶,我负责组织策划封顶仪式,一个月的时间,过程中碰到了多次延期、恶劣天气、执行标准不足等问题,我跟项目里的兄弟们共同策划、科学组织分工,最后还是顺利举办了项目的封顶仪式。”冯冶与记者分享着他工作中的坎坷和成就。
“肯定会有很累的时候,也曾想过是否要放弃。但每次冒出这种想法的时候,又会想到,作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我若是放弃了兄弟们怎么办,项目如何推进?放弃就是逃兵,做人必须得有担当,再苦再难都要坚持把项目顺利建设完成。”冯冶告诉记者,“工地佬”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辛苦的,但每次有所突破,又让人顿生自信,心里美美的。
不久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坚定不移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新闻发布会上,广东正式对外发布,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再上台阶。2018年,大湾区的经济总量为10.8万亿元。5年时间,这个数字增长了3.2万亿元。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共同形成了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23年6月7日,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中心探测器安装光电倍增管。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在地下700米深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微子实验站,将为世界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邱新生/摄
深中通道、中国散裂中子源、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5年来,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大项目拔地而起。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在无数项目人员共同的努力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目标,坚实迈进。
■图片: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除署名外)
■文字: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