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5月9日下午,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听证会在府前大厦召开。根据4月3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广州拟提出2个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
方案一:居民生活用水保本微利、其他用水合理盈利。居民生活用水三个阶梯水价分别为2.60元/立方米、3.90元/立方米、7.80元/立方米;居民合表水价2.86元/立方米;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4.56元/立方米,特种用水价格为25元/立方米。
方案二:居民生活用水第一阶梯水价按成本定价、其他用水合理盈利。居民生活用水三个阶梯水价分别为2.46元/立方米、3.69元/立方米、7.38元/立方米;居民合表水价为2.71元/立方米;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为4.81元/立方米,特种用水价格调整为25元/立方米。
对用水户的影响:
对于居民生活用水户,方案一的第一阶梯居民用户(占比80%以上)、第二阶梯居民用户(占比10%左右)人均水费分别增支约3.2元/月、6.4元/月;方案二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居民人均水费分别增支约2.5元/月、5.4元/月。第三阶梯居民用户(占比小于10%),两套方案人均月水费增支约20元。
对于工业用户,2023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工业用户平均每户用水量约839立方米/月。根据上述两套方案,工业用户水费支出分别增加923元/月、1132元/月。
对于商业用户,2023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商业用户平均每户用水量约204立方米/月。根据上述两套方案,商业用户水费支出分别增加225元/月、276元/月。其中,预计餐饮业水费支出分别增加126元/月、154元/月,理发及美容服务业水费支出分别增加28元/月、35元/月。
“城市供水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是重要的民生保障,更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管理处副处长彭晓丽指出。她还公布,广州2023年年度供水总量16.14亿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达479.79万立方米/日。2020至2023年期间,年度售水总量从12.79亿立方米升至13.12亿立方米,年均增幅0.85%;售水收入从31.46亿元升至33.56亿元,年均增幅2.18%。
记者了解到,广州中心城区现行自来水价格自2012年5月21日起实施,执行《广州市物价局关于调整我市自来水价格相关问题的批复》(穗价函〔2012〕281号)有关规定,已经12年未作调整。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广州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排名第26位;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排名第17位;特种用水价格排名第7位。
彭晓丽也指出,受宏观经济增长、供水建设投入、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自来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企业自来水供水业务亏损逐步扩大,从2020年的-4.47亿元扩大至2022年的-6.53亿元。
对于自来水价格改革的必要性,她表示,首先是强化节水约束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现实需求。2022年《广州市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口径人均水资源量为7487立方米,剔除过境水后的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仅为421.8立方米。相比全国人均水资源量1918.76立方米而言,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人均本地水资源量极度匮乏。
节水约束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广州市2022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1.6立方米,远高于北京9.6立方米,深圳6.8立方米,与2020年相比下降仅10%,对比国家《“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2025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16%左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现行水价自2012年实施至今,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由0.51%下降至0.25%,节水约束作用逐渐减弱,居民用水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广州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177升/人·日,到2022年已上涨为225升/人·日,远高于同期其他一线城市水平(北京145升/人·日、上海160升/人·日、深圳131升/人·日)。
此外,实行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也是进一步提高供水安全和服务保障能力的现实需求和推动城市供水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记者在听证会现场发现,本次听证会,共有17名听证代表,其中消费者12名(普通居民消费者8名、低收入居民消费者1名、非居民消费者3名)、经营者1名、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1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1名。
听证会上,17位参加人中有9位赞成方案一,7位赞成方案二,另有一位参加人的意见是赞成水价改革,但认为方案一方案二幅度较大,都要做进一步的修改,不倾向于哪一个方案。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将按照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等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次听证会的定价听证方案、成本监审报告、听证笔录、听证报告及相关材料一并提交广州市政府决策。
大部分居民消费者倾向方案二
居民消费者李少萍支持方案二,她表示,近十几年来,广州地区的水质明显改善,供应也十分稳定。但她同时也认为,水价的调整需要考虑市民的承受能力。她表示,广州天气炎热潮湿,居民都有洗澡降温和洗晒的习惯,认为水价可以适当调整提升,但水量基数维持不变。
居住在白云区石井街的张慧健认为,2019年,自己所居住的村子完成了改水工作后,用水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水压足够,还实现了抄表到户、收费到户。综合对比两个方案后,他认为方案二以居民第一阶段的水价为成本定价,非居民用户承担了更多的自来水成本上升的压力。所以他个人支持方案二。
未到会的居民消费者代表梁丽卿委托主办单位宣读了自己的听证意见,她表示,对于广州自来水的服务自己是很放心的,近十几年自来水的水质有了较大改善,不需要担心会没有水用,水质安不安全好不好等问题。考虑到社会上还有一些退休金较低、买菜吃饭都非常节俭的人,水价调整应当照顾到他们的实际困难。所以,她认同水价改革,选择居民水价低的方案二。
经营消费者倾向方案一
经营消费者代表关健平经营一家餐饮店。他表示店里每个月水费700-800元。做了许多年的餐饮生意的他,最担心的事情是营业期间停水。但自来水公司在管道漏水抢修的时候比较高效,所以他支持自来水价格调整,选择了商业用水价格较低的方案一。同时,他也希望,能将餐饮行业的水价控制在4元以内,在听证现场,关健平还提出了缓解餐饮行业超计划用水的相关规定。
广州自来水公司的经营代表介绍了自2012年5月以来,广州自来水公司所做的工作。“我们完成了一批场站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三江四源优质水源格局,供水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我们完成了71条城中村的水改,谱写了城乡一体化供水新的篇章;我们推进了14万户老旧小区供水改造,切实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用水问题;加快服务创新的步伐,实现全部业务线上办理,推动广州供水服务智慧化水平走在行业的前列。”
他也透露,12年来发展取得的成效背后是持续不断的建设投入,加之由于宏观经济增长,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上调等刚性因素,近年来供水成本呈现上升的趋势,企业的经营遭遇较大的困难,供水事业发展面临一些瓶颈。广州自来水公司实施了全流程的优化创效,全要素控本降费,包括利用智能科技改造无人值守加油站、仓库、电网以节约人力的成本,通过智慧化管理实现精细化调度和调剂融资方式,降低财务成本,盘活土地资产,弥补营收缺口。近三年公司平均每年实现成本节约和增加收益3.8亿元,尽全力减缓了企业亏损增长的速度和资金的压力。
“本次拟定的两个价格方案,从公平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考虑,我推荐方案一。水价改革后,我们将继续对标一流,高标准推进广州工程建设。”
利益相关方代表陈文海来自广州净水公司,他表示,作为相关企业,支持水价改革工作,一方面保障供水企业成本得到合理的补偿,积蓄资金,进一步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价格供改,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促进完善用水结构,拉开自来水与中水之间的价格差距,鼓励园林绿化、环卫、道路清扫等市政用水,建筑工地施工用水等使用中水,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他认为,从两个调价方案看,就算是居民生活用品价格调整幅度较大的方案一,第一、第二阶梯的居民人均每月水费支出也只是增加了3.2元和6.4元,从承受能力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同时方案的配套措施兼顾考虑了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对于低收入家庭,烈士遗属以及优扶对象等用水价格是维持不变的。所以从加强居民节水以及共同承担的角度,支持居民与非居民水价同步调整的方案一。
有听证代表支持改革,但不认同任一方案
非居民代表田雨地表示,广州市中心城区现行自来水价格自2012年实施至今,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供水成本确实有所提高。作为城市用户的一分子,理解并原则上支持广州市作出的有关水价调整的工作。但对于本次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她表示,本次水价上调幅度较大,这会导致用户运营成本的增加,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可能短期内难以接受。因此,建议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在符合供水成本变化的情况下,水价调整幅度尽量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