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毅生(1883—1957年)是民国时期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也是一位著名诗人、书画篆刻家,尤擅隶书,取法东汉的碑碣摩崖。
胡毅生主要延续清代的邓石如、伊秉绶、阮元、黎简、黄丹书、谢兰生、陈澧、胡汉民等人隶书笔墨技巧及风格样式。他的隶书以方整朴茂、圆转古拙为特点。他无论在取法上,还是在风格上都不亚于胡汉民。
清代隶书倡导者朱彝尊在《金石文字跋尾》曰:“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胡毅生的隶书三者兼之。其中隶书题《抗战流民图》册页(中山图书馆藏),是方整、流丽的一路;而其“安石嘉名文渊卓识,君平易理元常隶书”八言联(若虚斋藏)则属奇古的一路。此联为纸本,每联纵180厘米、横44厘米,上联:“梓舒先生属书” 引首“曾经沧海”白文印,腰章钤:“隋斋”椭圆形朱文印。下联:“番禺胡毅”,下钤:“胡毅之印”“青山村人”白文印。“曾经沧海”印文,语出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五首》其四的首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之前四字,比喻他矢志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的一生。“青山村人”印文,指其出生于油田镇青山村。内容是出自近人秦文锦将汉碑《石门颂》集字成联的(艺苑真赏社本),联语请名家名人撰写,有余樾、叶尔恺、李瑞清、曹元忠等,可谓书法文辞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习隶的好范本。“君平”,汉高士严遵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成都。“易理”指源于《易经》的学说,简称“易学”。“元常隶书”,是指钟繇的隶书。
通观此联,传递诸这方面的研创信息:第一,忠实原碑的风貌。胡毅生在创作时,无论从字形、用笔、意趣到章法,都忠实《石门颂》。第二,字形略作调整修饰。原文铭刻在悬崖峭娱上,历经风吹雨打,字口漶漫,字形、笔画难以辨认。如“名”字“夕”的点;“渊”字右部笔画细小繁多;“识”字“戠”旁、“戈”旁;“易”字上部“日”;“隶”字“米”旁;“书”字中部的横画。胡氏将上联“安”字“女”的横画缩短,变得内敛点,撇画用篆书笔使之圆润有金石味;“名”字上部的撇画缩短,“文”字形稍稍拉长,变为修长,更为开张;“卓”字上部横画变为与“曰”平衡;“识”字“戠”中宫变为开朗。下联“易”字“日”部笔画粗,与其他笔画不够协调变细使之和谐;“理”字“王”字旁用金文“王”取代;“元”字扁形变方;“常”字“小”字头松散变为规整;“隶”字将体形稍拉长。第三,篆籀笔法更为强调。“安”“嘉”“名”“卓”“识”“君”“易”“理”“隶”“书”等字显得更为内敛含蓄,透见邓石如隶书的金石意蕴,摒弃那些拳曲作古、斑驳的摩崖碑刻的金石味。
我们从胡毅生的经历来看,书法只作为一种馀事,临帖创作只能是忙里偷闲,但从他的隶书作品中透露出从容、静穆、豁达的节气。
■黎向群 知名书法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