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5月1日施行以来,至今已满一周年。
回顾一周年,《条例》的实施为增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不仅体现在GDP的显著增长上,更在于它为区域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条例》通过放权赋能、强化要素保障、构建产业生态、筑牢创新底座和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为增城开发区打造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富创新力的发展环境,提升了增城开发区的竞争力。
充分放权赋能,发展动力更足。市政府为增城开发区开通23条绿色通道,支持增城开发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引擎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市政府赋予增城开发区12项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其中,行政许可6项,政府内部管理事项4项,其他行政权力2项,涉及规划和自然资源、固定资产投资、水资源管理、市场监管以及城市绿化管理等5方面权限。
强化要素保障,发展空间更大。推动广州东部一体化发展,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交通枢纽全面建成,与东莞、惠州分别新增10条、4条跨江道路,形成“4高8快4主”“3高2快1主”通道。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成功争取上级用地指标超1万亩,其中在2023年底冲刺阶段争取超2000亩建设用地指标,占比全市近一半。围绕“工改工”、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将24个项目12644亩土地纳入全区低效用地项目库。推动土地开发利用。通过建立制度,助力27个“工改工”项目顺利启动,盘活土地超2000亩。完成123宗实物留用地矢量入库上图,制作全区可招商留用地图册,推动巷口村188亩留用地引入希音面料和沃邦产业项目开发。大力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推动上境村项目建设23万平方米,沙滘村项目成为广州市2023年试点项目中首个获得用地批复的项目。
构建产业生态,发展根基更牢。与省市区国企、社会资本联动,由南粤基金牵头共同发起出资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广州东部中心发展基金。优化产业政策兑现服务,实现惠企政策“一网归集”,完成80个惠企政策事项线上申报,受理申报企业4157家次,拨付兑现资金3.27亿元;创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助力353家次企业快捷领取奖补资金6770万元。四是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24小时通关”,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高效便捷优势,推进以中欧班列站点为纽带的水铁联运、运抵换乘、属地申报等业务模式,进一步挖掘辖区内企业进出口货源,促进外贸加快发展,实现2023年商品进出口总额1052.62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排名全市第1。
筑牢创新底座,发展层次更高。市级孵化器数量实现翻番,数量占全市总数的50%。13家企业成功认定为2023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历年以来认定数量最高纪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0.4%,总量增速居全市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476家,同比增长477家,增幅47.75%,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共立项国家科技项目1个,省科技项目36个,市科技项目42个,其中3个承担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分别获扶持资金1800万元和1亿元。
优化服务保障,发展势头更盛。推出专项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零等待”免租入住、三甲医院专属健康顾问等服务、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刚性兑现奖励措施,累计减轻境外高端人才和境外紧缺人才个税负担近6000万元。制定工作方案,用好“惠融通”产融对接平台、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南粤国投等,已服务区内近百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9000万元。对外发布936项政务服务事项及对应事项办事指南,全部实现在线申办统筹推进全区共43个单位1900多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争取9个市级数据资源目录有条件共享回流增城区。搭建增城区“企呼我应,增心服务”企业服务平台等,提供超5000次咨询指导服务,常态化收集企业投资问题78项,解决企业合理诉求52项,有效推动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56.09亿元、同比增长56.9%。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通讯员 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