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间,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发布多条公告,包括拟发行不超100亿元公司债券以及将2024年自有资金理财上限由20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大量投资者对公司的操作表示质疑,认为这是在“借钱理财”。对此,公司强调“发债与理财无关”,但未能平息市场的不安情绪。
账上躺着五百多亿还募资
隆基绿能公告称,拟公开发行不超100亿元公司债券,主要用于满足公司经营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偿还有息负债、支持项目建设及运营、权益出资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用途。
然而,公告中一同披露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隆基绿能货币资金为573.14亿元。而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015.59亿元,流动负债合计为714.6亿元,且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占比较小。这意味着,从现状来看,公司并不缺钱。
同日,隆基绿能还发布增加2024年度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额度的公告,2024年自有资金委托理财的单日最高余额上限由20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
作为“光伏茅”,隆基绿能的这番操作迅速引发市场热议。在隆基绿能的股吧中,部分投资者质疑其是“借钱去理财”,还有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存疑,“隆基账上的五百亿现金去哪里了?家里全是钞票,还去借?”“有钱低息理财,还要发高息贷款,这是什么逻辑?”
6月7日,新快报记者致电隆基绿能董事会秘书处,对方表示,发债与理财无关,是基于中长期战略规划,“后续需要做一些先进产能的布局,比如对之前相对比较落后的产能进行升级改造。”当日晚间,隆基绿能针对市场上多项疑问发布了说明公告,表示公司保有的货币资金规模与日常经营所需情况相匹配,不存在大额资金长期闲置的情形,并强调调增理财额度与发行债券无关。
董事长增持被吐槽“抄底”
7日晚间,隆基绿能还发布了关于董事长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进展公告。据悉,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曾计划自2023年10月31日起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不过,截至今年5月增持计划时间过半的情况下,钟宝申仅增持了2455.20万元。
截至6月7日收盘,隆基绿能股价报16.74元/股,跌至四年新低。当天,钟宝申再次增持约124万股,增持金额2068.4万元,累计增持金额合计4523.6万元,但仍未达承诺下限的一半。
董事长的此番动作,不仅未能有效增强市场信心,反而激化了投资者的不满情绪,公司股吧里不少人留言“这叫抄底,不叫增持”“账户上那么多现金,为什么不增持10亿元到20亿元?”
投资者的不满,实则映射出了对隆基绿能未来发展的忧虑。随着行业产能过剩,近年来隆基绿能股价持续下行,2023年隆基绿能出现增收不增利,当年实现营收1294.98亿元,同比增长0.39%;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下降27.41%。今年一季度,隆基绿能实现营收176.74亿元,同比下降37.59%;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3.5亿元,同比下降164.61%,业绩出现双降。
目前,光伏行业正经历技术转型的关键节点,各家企业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出现分化。天合、晶科等企业选择了TOPCon技术,隆基绿能则选择了相对小众的BC电池技术。尽管钟宝申认为BC类技术会取代TOPCon技术,但业界多数对此观点持保留态度。
海通国际研报指出,BC电池转换效率略微高于其他路线,但其制造流程、成本、双面率存在明显短板,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短期内很难替代TOPCon路线成为光伏行业未来的主流技术。因此,在市场看来,隆基绿能正在进行一场豪赌。
■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