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软糯香甜的粽子又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可最近,郑女士因“狂炫”粽子进了医院。医生提醒,粽子虽好,但不能贪吃!
每种口味的粽子尝个遍
女子胰腺炎发作紧急就医
来自杭州的郑女士今年41岁,几天前,她的姐姐送来了亲手包的粽子,鲜肉大粽、蛋黄肉粽、鲍鱼鲜肉粽、香肠精肉粽……这些粽子口味丰富,用料也很扎实。
郑女士把每种口味的粽子尝了个遍,“加起来大概有一个半粽子下肚”。
没多久,一阵久违又熟悉的难受感袭来。郑女士躺在沙发上想休息一会儿,结果腹痛、腰背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越来越强烈。
郑女士赶紧去医院就诊。原来,作为胰腺炎的老病号,郑女士此次已经是“三进宫”。血液检查显示,郑女士的血脂高出正常上限6倍,超声可见胰腺肿胀。医生第三次给出同样诊断:高脂血症胰腺炎。
郑女士又一次被收治入院。
这些人吃粽要慎重
高脂血症胰腺炎是胰腺炎的一种。如果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多,会导致脂肪代谢出现紊乱,引起胰腺内部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过度分泌以及激活,从而形成胰腺炎。
医生表示,“当患者病情好转以后,我们会嘱咐他们一定要清淡饮食,不能吃过度油腻或高蛋白的食物,同时要适当运动、减肥,防止胰腺炎复发。”
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不过,粽子是糯米做的,不太好消化,停留在胃里的时间一长,会刺激胃酸分泌,易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等旧疾复发。尤其一些肉粽含有大量饱和脂肪,一旦控制不好量,容易加重胰腺负担,诱发胰腺炎。
医生提醒,“根据往年的接诊情况来看,端午节前后胃肠胰疾病患者会有所增加,因此提醒大家要注意几点:好吃不贪、控制好量;新鲜进食、充分烧熟;有三高病史、高脂血症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尽量少吃粽子。”
临床营养科医生李青芸表示,从营养角度来说,粽子具有补中益气、暖胃、健脾等功效,但诱发胃肠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高。建议正常人单日摄入量不超过3个小粽(每个50克左右),最好趁热吃,晚餐或睡前尽量不吃粽子。
来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橙柿互动、@燃新闻、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