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亲测广州街头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公交小巴
“我第一次尝试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内心还是有点慌的,但这辆车的驾驶表现,让我从担忧变为惊讶,每次经过其他车道的时候都会游刃有余,没有红绿灯的时候还会礼让行人。”乘客张女士的初试报告果真如此?日前,新快报记者在广州的无人驾驶公共交通试点区域也体验了一把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公交车。
记者体验
南沙无人驾驶出租车
又快又稳,娴熟如同“老司机”
“哇,快看,这辆车没有司机。”在南沙的道路上,行驶着一种无人驾驶的蓝白色出租车。在车的前后位置,多了一些智能化的“眼睛”,这就是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打开小马智行App,输入起点和目的地,就可以预约车辆,记者留意到,有三座SUV和五座商务车供用户选择,在接驾偏好选项中,用户还可以选择无人驾驶车辆和有安全员的车辆。
在选择了无人驾驶车辆的几分钟后,无人驾驶出租车便徐徐驶入记者的视野。记者通过App解锁车辆、自动打开车门,上车后需要点击屏幕输入手机后四位确认乘客身份,屏幕上还会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车辆自动关闭车门后便可开始行程。
记者坐在后排座椅,通过隔开的透明隔板观察到,车辆的主副驾驶座上空空如也,然而方向盘却会自动转动。通过后排座位前的显示屏,乘客可看到车外路况的3D画面,汽车、行人、路障等均可显示。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司机,但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条不紊地行驶,能够根据路况灵活调整速度和变更车道、避让其他车辆,还能够识别道路施工、交通障碍,行驶至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会提前减速刹车、遇到黄灯也不会加速冲灯……这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总的来说,车辆行驶得又快又稳,娴熟程度如同一名“老司机”。
无人驾驶出租车费用是首3公里12元,此起步价为基本费用,行程开始即按照下列计价规则在此基础之上累加计费。超过3公里部分,每公里2.6元。巡游车营运时速低于10公里,每小时44元。返空费实行阶梯附加,15至25公里按照续租价加收20%,25公里以上,按续租价加收50%。
广州塔无人驾驶小巴
可刷羊城通,票价2元
6月12日下午,在地铁广州塔站A口附近,几辆显眼的“迷你巴士”停靠在路边,一些老人、小孩、年轻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大家围着参观。
与记者一同乘车的是3位老人以及他们的两个孙子。车上一共有7个座位,其中一个为工作人员位,其余6个座位为乘客座位。小巴无需预约,广州塔路线的运营时间为8:00至21:00,发车密度在高峰期10~15分钟一班,平峰期间30分钟一班。绕广州塔路线一周,全程20分钟,一共5个站,起点和终点同为地铁广州塔站A口,上车可使用羊城通或者广州地铁乘车码支付,费用为2元。
广州塔路线的无人驾驶小巴车身四面设有大景观玻璃,视野开阔,乘客可以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
小巴配备了4个盲区雷达,用于提高行车时的安全性。记者看到,当遇到红灯或遇到前车时,小巴都能够平缓停稳,在行驶中保持着安全距离;并道时,小巴准确打出信号灯,并在几秒内完成并道;转弯或掉头时,车辆行驶变缓,并按照规划路线完成,会根据路面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转弯幅度;由于小巴行驶中大概速度为30km/小时,并且摄像头能够清晰反映车辆四周情况并作出判断,因此也没有遇到需要急刹车的情况。
乘客反馈
大多表示体验感较好
对于这样一个新鲜事物,乘客刘阿姨一路十分兴奋,她告诉记者:“每次前方有车的时候都会紧张一下,但无人巴士总能灵敏地探测到障碍物然后绕开,科技感十足!”
在广州塔无人驾驶小巴站点上,记者看到,工作人员细心解答乘客如何乘车、站点位置等问题,以及提醒乘客系安全带,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途中,乘客陈伯不断夸赞如今无人驾驶技术的先进,在酷暑中为大家提供了多一条出行路线。乘客黄伯也提到,唯一不足的就是站点太少了,希望在以后能够设置更多站点,更多线路。其他乘客也不断拿起手机拍照,记录下这新奇的体验。当小巴进入隧道时,车内装饰灯自动亮起,显眼的紫色灯光惹得小朋友们一阵欢呼。
无人驾驶汽车不仅给乘客带来新奇的体验,还能提供隐私需求和乘车舒适度。在南沙的无人驾驶乘坐体验中,有乘客向记者表示有安全员在车内更加放心,也有乘客觉得无人驾驶的车辆更自在。乘客杰哥表示,一方面,无人驾驶汽车看起来比较炫酷,另一方面,乘坐无人驾驶的车辆也更加自由。“我在车上很享受,如同专车般的体验,完全是自己专属的空间,比较放松,隐私性能够得到保证。”“自动驾驶车辆就像一个情绪稳定的专车司机。”乘客小林表示,不同司机的驾驶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性格急躁、踩刹车较多,有的能开得更加平稳舒适,但自动驾驶车辆始终如一。
但记者在一些评论区也留意到了网友们的不同声音,他们心存疑虑:节假日它们会不会给道路添乱?有人有生命危险它们会接吗?万一接到酒鬼吐车里会强制扣费吗?贵重物品万一丢失它承认吗?如此等等。
无人驾驶公共交通在广州,了解一下
政策红利
车内无人,车外远程
广州已获运营牌照
马斯克曾经预言,未来无人驾驶车辆数量将超过人类驾驶车辆,而如果特斯拉不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则其“价值基本为零”。目前来看,决定押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不只有特斯拉。在中国,百度、滴滴、丰田携手小马智行等,也纷纷投身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要求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
根据麦肯锡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报告认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
目前,搭载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雷克萨斯RX、丰田赛那L4级自动驾驶车型,已完成“主驾有人、副驾有人、后排有人、车内无人”四个技术阶段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在北京和广州获得“车内无人,车外远程”的运营牌照,进入了全无人示范运营阶段。
6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智能网联支撑新能源汽车:打造集安全出行、智慧生活、移动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发展无人出租车、智能公交、智能重卡等智能网联终端,鼓励智能化、一站式交通出行服务应用。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350万辆以上。
运营现状
广州共投入100台自动驾驶出租车
收费按广州市出租车统一定价标准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小马智行在广州共投入了100台左右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包含车内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和车内无安全员的无人驾驶车辆。运营区域覆盖广州市南沙区全域803平方公里,其中,无人驾驶车辆运营区域为广州南沙城区等主要区域。服务时段为7:30至22:30,收费标准则按照广州市出租车统一定价标准。
据工作人员介绍,用户可在App页面选择相应自动驾驶站点,其中黄色站点为无人化站点,即有机会呼叫到无人驾驶车辆。目前,小马智行每天能收到上千单自动驾驶订单,其中无人驾驶订单二百单左右。
在无人驾驶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技术、设备来保障乘客的安全?记者从小马智行了解到,其自动驾驶系统搭载了多融合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能保证车辆看得清、看得远、走得稳,
据介绍,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车辆已经在公开道路安全行驶了3500多万公里。值得注意的是,车辆本身配有多重安全冗余系统。无论是车辆平台本身,还是自动驾驶系统,都进行了多层的安全设计。在主系统发生危险或偶发失效时,独立的子系统还可以实现安全靠边停车及车道内安全停车的功能。在启动自动驾驶运营服务过程中,小马智行正在不断强化应急预案。特别是在全无人驾驶阶段,需要展开多种预案任务。例如碰撞检测,一旦发生碰撞,车辆能通过车辆系统自动呼叫救援,联系远程协助,按照既定程序处理事故。
专家意见
城市需要更新法规和政策
以适应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的出现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规划专家胡刚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未来5~10年,甚至可能更快地大规模落地。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人员成本角度,无人网约车发展将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是现存的多个痛点仍亟待破解。
胡刚说,体验感好坏决定了市场的优劣。就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的优势而言,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因为它们可以更快地做出决策并避免人为错误。此外,无人驾驶公共交通可以采用电动车辆,减少污染。再者,乘客可以更轻松地进出车辆,因为无需考虑驾驶员的需求。
然而,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的痛点也是值得关注的。比如,为了确保驾驶安全,无人驾驶出租车被设定为了低速行驶,而这在繁忙的交通中会有点不切实际。此外,当遇到救护车通行等特殊情况时,无人驾驶出租车往往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行驶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突然停车、急刹车等危险情况,这些在技术层面上尚待进一步优化。而一些偏远的下车地点,无人驾驶出租车可能无法精准抵达,这无疑会给乘客带来不便。
胡刚指出,无人驾驶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地改进,以确保车辆能够在各种道路和气象条件下安全运行。当然,社会接受度是推动这一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皆因公众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无人驾驶车辆,同时建立信任。最迫切的一点是,城市需要更新法规和政策,以适应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的出现。
线路知多D
广州无人驾驶公交线路
生物岛1线
线路起始点和终点都是地铁官洲站A口,线路长度为4公里,运营时间为8:00至21:00。
生物岛2线
线路站点有所不同,包括地铁官洲站A口、螺旋三路(益善医学)站、螺旋一路(百济神州)站、地铁官洲站A口,线路长度为6公里,运营时间为8:00至21:00。
知识城雍景湾便民线
线路起始点和终点都是招商雍景湾总站,线路长度为7.5公里,运营时间为8:00至22:00。
琶洲环线
起始点和终点都是琶洲,线路长度为8.5公里,运营时间为8:00至21:00。
23路智能公交车
南沙区已经开通了华南首条L4级无人驾驶公交示范线路,即23路智能公交车。这条线路是自地铁横沥站公交总站至灵山岛环线。
新闻延伸
在武汉,无人出租车被吐槽的案例也不少
目前,广州的无人出租车只是投放了100台,而且只是在交通比较通畅的南沙等区域营运。而较大量投放无人出租车的武汉市场,就因表现不如人意,被大众疯狂吐槽。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市民近期对百度Apollo旗下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进行了投诉,反映其在早晚高峰时段出现无故停在马路中间、高架上占最左道低速行驶、转弯卡着不动等情况,导致交通拥堵。据统计,关于“无人出租车”的投诉已达上百条。其中一份投诉称:“每天早高峰时段,无人驾驶网约车导致交通异常拥堵,经常无故停在马路中间,正常5分钟的车程要堵20分钟以上,建议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禁止上路。”另外一宗更危险:“2024年5月21日上午,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在武汉三环测试,无故停车,造成后续大量车辆紧急刹车差点发生事故。大量车辆被这个测试车阻挡导致堵车。”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林钢威 实习生 周钧泽
图片: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实习生 周钧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