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6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82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续作,原本到期规模为2370亿元,意味着此次续作采取了缩量续作,操作利率维持在2.50%不变,这一利率水平自2023年8月起已连续十个月保持稳定,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业内分析认为,MLF缩量的背后主要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下需求较低,并非释放数量收缩信号。往后看,年内降准降息仍有必要性和落地空间,窗口或最早于三季度内开启。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低位,叠加放开房贷利率下限有助于各地因城施策,此时降低政策利率的必要性并不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贷款、个人房贷贷款利率均已进入“3”时代,其中5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3.71%、3.64%,同比下降约25个和53个基点,二者均处历史低位,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6月MLF操作利率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一是目前市场利率虽有所回稳,但与政策利率仍有较大偏离;二是当前经济政策正处于观察期。此外,考虑到物价水平偏低和经济增长动能有待改善,三季度下调MLF操作利率仍被视为可能的政策选项。
王青指出,随着金融“挤水分”影响的减弱和银行信贷投放的加快,预计三季度银行对MLF的需求将增加,MLF操作有望转向加量续作。此外,在6月MLF操作利率保持稳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与5年期以上LPR报价脱钩的背景下,6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都将保持不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示,本月LPR利率将保持稳定,主要是国内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依然较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等一揽子政策出台,有助于满足刚需与改善型住房需求,提振楼市信心;商业银行短期进一步调整LPR利率门槛不低。
当前我国银行净息差仍在收窄。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约1.54%的相对低位,较上年末下行15个基点,同比则下行约20个基点。
采写: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