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既是一座霓虹映天、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也拥有广袤的乡村、秀丽的山水,为人们留住一方宁静、淡淡乡愁。
如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战略纵深,是广州“二次创业”再出发必须解决的课题。过去一年,广州把“百千万工程”作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市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广州将继续向“头号工程”投入“头号力度”,奋力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上作示范当标杆。
开局起步 建好“百千万”四梁八柱
繁华都市,和美乡村,是广州的一体两面。7434平方公里土地,11个区、177个镇(街)、2822个行政村(社区),是广州发展的空间、底气与潜力。如何让城市的战略空间成为经济腹地、发展潜力成为增长动力?广州全市上下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牵引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去年是“百千万工程”的开局起步之年,为确保实现良好开局,加强体制机制保障,构建起“百千万工程”的四梁八柱尤为关键。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广州市指挥办”)实体化运作,建立健全“百千万工程”各项运行机制,包括指挥推进机制、新型对口帮扶机制、力量汇聚机制、信息宣传机制及督查考核机制等,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广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干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广州市指挥办组织领导干部实地开展廉政教育,以多元化教育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组织领导干部到浙江大学参加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赴茂名、惠州等地开展深度调研学习,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城中村改造、全域服务治理、农房风貌整治提升等情况,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有效举措。
广州先后印发实施“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工作方案、年度重点任务分工表等文件,谋划推出176项量化实化的目标举措,“一区一策”“一镇(街)一策”制定区、镇(街)实施方案。推动有关单位出台109项配套政策文件,覆盖产业发展、帮扶协作、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主要领域,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体系。
过去一年,广州不断开拓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从化、增城区2区和7镇57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与梅州、湛江、清远、肇庆协作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2.09,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新变化,为全市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区一策” 绘就发展新图景
探索出适应超大城市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是广州一个重大课题。在走好“百千万工程”之路上,广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推动“强区促镇带村”,通过“一区一策”“一镇(街)一策”,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之路,统筹推动区镇村高质量发展。
“百千万工程”的关键落子在于区。广州实施“一区一策”,推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推动黄埔、番禺、南沙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推动白云、花都、从化、增城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今年广州将深化“一区一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制造业强区、服务业强区、全能型强区。
乡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在推进强区促镇带村的过程中,广州突出把镇这个节点做强,积极发展镇域经济,推动18个中心镇、8个专业镇、8个特色镇差异化发展。开展“一镇一业”建设,从化区太平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花都区梯面镇、黄埔区新龙镇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着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增强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广州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做深做精“土特产”文章,培育预制菜加工收入超亿元企业2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粤字号”农业品牌总量全省第一。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市95%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198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大抓产业 加力提速“百千万”
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如何加力提速、做实做深“百千万工程”?广州提出,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实现六个“加力提速”,即在任务进度上加力提速,在产业支撑上加力提速,在项目建设上加力提速,在城乡建设上加力提速,在改革创新上加力提速,在支撑保障上加力提速。
在目标上,面对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要求,广州明确将在“一年开局起步”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攻坚克难,确保今年“初见成效”,为实现走在最前列目标打牢基础、赢得时间。
加力提速的重要动力来自大兴产业。在今年2月举行的广州高质量发展大会“百千万工程”研讨活动上,第一季度、总投资额达628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其中绝大部分是产业项目。覆盖全市各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足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花都区赤坭镇用“小盆景”撬起“大产业”;白云区建设广州种业之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种子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国际种业中心……广州大抓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一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正加快绘就。
广州全面推进 “百千万工程”任务单出炉
为加强对“百千万工程”的部署和落实,广州印发了《2024年广州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要点》,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提出48项工作要点,并详细分解为253项具体任务。
1.在大抓产业发展上走前列。打造“穗”字种业、绿色蔬菜、“优新”水果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协同,加快推动跨区延伸产业链项目建设,支持北部山区探索跨区设立“反向飞地”。
2.在大抓人居环境建设上走前列。提出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推进风貌管控提升、持续提升美丽圩镇品质、稳步推进城市更新、高标准建设绿美广州等工作要点。
3.在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上走前列。提出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基层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服务保障好“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数字化等9项工作要点。
4.在大抓体制机制改革上走前列。提出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整合设立“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资金、引导金融资源向基层下沉倾斜等。
5.在大抓社会力量参与上走前列。提高对口帮扶协作资金,共建广州市—梅州(湛江、清远)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力争全年合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0亿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