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3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农讲所纪念馆)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100周年活动仪式在农讲所纪念馆举行。
活动仪式上,农讲所纪念馆推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100周年先导片《心之所往》,以当代青年的视角对话历史,清晰、深刻地呈现了农讲所的百年历程与内涵特质,使人“沉浸式”地体验和感受了农讲所人“求真有道”“信仰无畏”“青春有声”“文武有为”的精神追求。现场演绎原创广播剧《鲲鹏激浪》精彩片段,以声音艺术回望农讲所的百年历程,重现毛泽东在农讲所的光辉岁月。还举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10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首发式,以“国家名片”为载体讲述和传播农讲所的故事,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方寸间铭记百年荣光;《燎原组曲》广东音乐合奏精彩上演,恢弘磅礴的旋律、动人心弦的组曲,令人心潮澎湃。
值得一提的是,184名农讲所教员、学员后人齐聚农讲所,共话革命情谊。其中有不远万里、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学员后人,而在国内的教员、学员后人则有来自北京、上海、山东、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江西、广东等省市,共涉及彭湃、阮啸仙、周其鉴、唐澍、王首道、吴芝圃等61名教员、学员的后人,其中包括王平章、蔡协民、乔国祯等31名烈士的后人,难能可贵的是,有10名后人为农讲所教员学员的子女。他们十分关心和支持农讲所纪念馆各项事业的发展,不少后人向纪念馆捐赠了珍贵的文物藏品。仪式上,农讲所纪念馆特向捐赠过文物藏品的27位农讲所后人代表颁发了收藏证书。同时还邀请了彭湃烈士的孙女彭伊娜代表农讲所后人致辞。
活动现场,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农讲所纪念馆联合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等25家单位共同打造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100周年原创专题展览“农讲所和她的时代”正式开幕。该展首次系统梳理了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100余座农讲所的开办情况,分为“广州始创农讲所”“农讲所星火燎原”“农讲所物岁丰成”三部分和尾声“农讲所书声未辍”,展出历史图片近350张、图表12张、物品119件/套(其中文物20件/套),力图让人们走近农讲所、走进农讲所、读懂农讲所,并进一步以农讲所作为切入点,展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农民问题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探索。
记者留意到,此次展览,尝试以柔和、温情的角度解读农讲所,以“她”作为广州农讲所的代词,凸显广州农讲所作为“农民运动摇篮”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其作为全国各地农讲所(农运干部培训学校)的“母校”地位;以推动大革命时期的广东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研究为导向,致力将基础学术研究与展览展示、宣传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并进一步推进农民运动的研究走向深入。同时积极运用新的研究视角,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还将农讲所的作用影响从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方面进行阐述,为回顾、研究、总结农讲所的历史意义开辟新路径。此外,还制作了“见字如面”家书互动屏,选取张太雷、阮啸仙、李冠南和谭作舟等农讲所师生写的家书,采用“历史图片+音频”的演绎形式,使饱含深情的文字具象化、立体化。同时,设置歌曲点播平台,使观众身临其境地聆听大革命时期农讲所学员演唱过的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首次播出《大地星火——广州农讲所教员学员寻访》之湛江篇、陕西篇纪录片,通过对农讲所教员学员后人和当地文史专家的访问,回忆在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里,农讲所教员和学员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故事。此外,还设置“时人眼中的广州”独立展项,精选近一个世纪前著名政治和文化人物对广州的评价,强化对广州始创农讲所的必然性的理解。另设置“全国各地农讲所概况图”,在有限的展览空间内,直观展示1924至1928年间全国各地农讲所的空间分布概况。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谈蕴哲
摄影:新快报见习记者观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