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逾三千万人次乘坐邮轮旅游,带动中国市场复苏
全球邮轮旅游正在高速全面复苏,对中国的邮轮旅游市场也起到带动作用。虽然许多国内的直接统计数据尚且停留在2019年,但是根据旅游产业的表现及一系列相关数据来看,邮轮旅游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潜力,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邮轮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邮轮行业现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邮轮客运量达到3170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7%。预计到2027年,全球邮轮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3950万人次。
01
今年全球邮轮游客预计近3600万人次
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邮轮游客预计接近3600万人次,到2027年接近4000万人次。运力方面,2024至2028年,全球邮轮运力预计将增长至少10%,从67.7万个增至74.5万个标准床位。
不过,各地区邮轮市场发展不均衡。从2023年数据来看,北美为1810万人次,较2019年增加17.5%;欧洲为820万人次,较2019年增加6.5%;南美为99.6万人次,上升6.6%;大洋洲下降1%,为140万人次;亚洲更是下滑37.7%,为230万人次。
在全球邮轮市场复苏的背景下,中国邮轮旅游市场也呈现快速恢复和增长态势。数据显示,随着国际邮轮复航、外资邮轮回归以及邮轮制造交付三大强势动力的释放,2023年,中国邮轮经济景气指数较2022年大幅提高至101.55,超出预期水平。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国际邮轮中外旅客运输量已超19万人次,预计今明两年,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将全面恢复,进入产业发展新阶段。
02
多重利好政策带动国内邮轮市场恢复
今年以来,出入境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外国旅游团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出台,邮轮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据报道,今年以来,国内消费者对邮轮出行的热情明显回升。上海、天津、青岛等主要港口接待邮轮旅客数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2023年9月,天津邮轮母港重启,此后东方邮轮“梦想号”、爱达邮轮“地中海号”等邮轮相继启程。今年预计将接待入境邮轮100艘次,入境旅客超30万人次。深圳邮轮母港国际邮轮业务于去年年中复航,至今共有30多艘次出入境邮轮在蛇口港停靠、启航,乘坐邮轮出入境人员近4万人次。
今年2月下旬,上海、青岛、天津迎来马耳他籍豪华邮轮“欧罗巴号”停靠;3月10日、11日,美国荷美邮轮公司“翠德丹号”邮轮分别停靠辽宁大连和天津;4月6日,来自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的2500余名入境游客搭载“迈希夫五号”邮轮抵达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5月24日,搭载2400余名旅客的巴哈马籍“地中海号”邮轮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近800名外籍旅客快速入境开启中国之旅……越来越多国际邮轮正在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邮轮市场的信心。
政策方面,5月15日起,我国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可经由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在中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其中就包括广东广州和深圳。
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正式施行,为国际邮轮在中国港口靠港补给作业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大大提升了靠港补给便利化水平。
今年端午假期,国际邮轮订单火爆。飞猪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海外邮轮、租车、包车旅游等商品预订量同比均有成倍增长,其中国际邮轮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2倍,表现亮眼。主打一站式旅游体验,结合餐饮、娱乐和探索未知目的地的国际邮轮旅行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3
邮轮客群忠诚度高
超八成是“回头客”
调查数据显示,邮轮客群忠诚度相对较高,不乏高频消费的“回头客”。受访者中,有12%的邮轮游客每年邮轮出游两次,有10%每年邮轮出游三到五次;曾经乘坐邮轮出游的人当中,有82%表示会再次搭乘邮轮;有71%的国际游客正考虑首次尝试邮轮出游。邮轮市场还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全球邮轮游客平均年龄为46.5岁,有65%的邮轮游客为千禧一代(1981-1996年)和Z世代(1997-2012年)。
从客群画像看,邮轮新客增长迅猛,占目前全球邮轮市场27%,在过去两年间增长了12%。独身旅游的邮轮游客近10%,其中23%由北美启程。邮轮为多代出游的理想形式,有28%的邮轮游客与三到五代人同游。邮轮客人出游的主要原因是可以一次到访多个目的地,且性价比高。
从旅游内容看,探险旅游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市场。2019至2023年间,选择远航/探险行程的客人增长了71%。2022年的数据显示,加勒比海地区和地中海地区是全球邮轮游客最主要的邮轮旅游目的地,紧接着是北欧、阿拉斯加州、北美西海岸等地。
从渠道看,旅行社/旅游顾问对于游客的邮轮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力。另外,“无障碍性”对于邮轮旅游越来越重要。过去一年间,预订无障碍岸上观光行程的客人达45%。目前,全球邮轮港口已能向客人提供100多种无障碍岸上游览项目。国际邮轮协会报告还显示,65%的邮轮乘客会在登船或离船港多待几天。
数据显示,亚洲地区邮轮航线的平均天数在4天以内,游客平均年龄在40岁,总体而言航线时长最短、游客年龄最小。远洋探索邮轮航线平均约14天、游客年龄平均为62岁,是航线时长最长、游客年龄最大的航线类型。
04
仅占全球旅游市场2%
邮轮产业发展空间大
邮轮产业被喻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因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经济带动性和吸附力强,已成为港口城市追逐的热点。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邮轮旅游提供的是一站式的旅游体验,让旅客在一趟旅程中探访多个目的地,但免去舟车劳顿以及反复打包行李的困扰。相较于传统跨境游方式,乘坐邮轮不仅便利性更高,还削弱了旅途与目的地的隔阂。
邮轮运营企业市场集中度高,目前全球邮轮旅游市场主要为三大集团所占领,分别为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集团及诺唯真邮轮公司。根据全球邮轮公司年报公布数据及邮轮行业收入对2021年市场占有率进行计算,嘉年华邮轮集团是全球邮轮行业的头部企业,营收份额占比37.1%,嘉年华邮轮集团、皇家加勒比邮轮集团、诺唯真三大邮轮集团占比70.9%。按乘客人数来看,2021年嘉年华集团占比最高,市场份额占比为42%,皇家加勒比邮轮集团和诺唯真占比分别为23.6%和9.5%。
国内邮轮港口布局也逐步完善,由北向南、从大连到三亚规划建设了13个邮轮始发港,接待国内外邮轮能力不断增强。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多数城市邮轮港口建设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定位均以始发港为主。邮轮游客和船员在港消费是带来邮轮旅游产业直接经济贡献的五类消费之一。
有业界声音表示,邮轮至今仍是旅游产业增长最快、最具韧性的行业之一,鉴于邮轮旅游目前仅占旅游市场整体的2%,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涨知识
中国成为全球第六个制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数据显示,全球九成以上的邮轮制造订单掌握在迈尔、芬坎蒂尼等几家欧洲大型船厂手中。每年产能为7-8艘,而每年邮轮需求量为15艘,需求约为供给的两倍,供需极不平衡。此前,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造船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船型,在巨型豪华邮轮领域几无话语权。
近年来,随着国内邮轮行业的发展,本土邮轮产业的布局加速。为推动邮轮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国务院于今年4月发布了《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已从6月1日起施行。海关总署在调研收集相关运营企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印发了《海关支持邮轮产业发展的措施》,出台了10项具体支持措施。在生产制造领域,中国邮轮行业也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Adora Magic City)于今年1月1日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顺利开启首航。全长323.6米,总吨位为13.55万吨,有24层楼高,2125间客房,最多可载乘客5246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六个能够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截至6月,“爱达·魔都号”已成功运营30多个航次,第二艘大型邮轮4月进入了下坞总装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大型邮轮实现自主生产建造,将带动更多本土船舶生产配套企业进入邮轮供应链体系,同时吸引国际先进设备制造商在华投资并实现本土化生产,带动关键核心技术的体系突破与创新应用,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领域的全产业链竞争力。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邮轮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对推动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制图:廖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