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21日,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粤港澳大湾区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广东文学馆举行。其中,2024年5月出版的《草民》是著名作家蔡崇达继《皮囊》《命运》之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也是“金色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新书由广州出版社出版,被纳入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精品出版扶持项目。
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出版社、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承办,果麦文化、广东文学志愿服务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队协办。
聚焦如野草般的人们,对抗命运巨浪的故事
《草民》作为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的终章,自筹备之初便备受瞩目。这部中短篇小说集以七个神性与人性交织的玄妙故事,将焦点投向了那些如野草般坚韧、充满生命力的普通人,塑造了一大批丰富生动的形象,他们身上的生命力以及面对人生困境和苦难所表现出的坚韧智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式“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豁达豪迈的人生观。
对于《草民》的由来,蔡崇达曾表示:“我想要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当下需要这样一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来说,鲜花大树已经够多了,而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是由渺小但伟大、一个个人一根根草构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将这本书命名为《草民》的原因。”
《草民》这部作品被蔡崇达赋予了许多期待。它与先前大火的《皮囊》和《命运》不同,不再只讲“阿太”,而是借由身为作家的“我”之眼回望故乡。作品延续“蔡崇达风格”——聚焦那些如野草般的人们咬紧牙关对抗命运巨浪的故事,他们是怎样在命运的洪流中笃定前行,活岀生命的坚韧。
与前一部作品《命运》做比较,蔡崇达形容写《命运》就像是往深处挖井,只要牢牢抓住阿太与命运抗争的主线,就能一口气地写到最深处,越写越亢奋;而《草民》像是用自己的根系连接更多个体的根系,写那些“匍匐在大地上的人”的故事,有更多的哀伤与无奈。
首发式上,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苏毅在致辞中表示,期待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的发布为推动广东文学和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加激励广大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深入生活、深挖富矿、打造精品,创作出更多新时代文学的纲领之作。
作为出版方代表,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宗慧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的故事,找到自己精神的故乡,找到自己的根以及根与根相缠绕、相支撑的各种故事,把它用文学的方式创作呈现出来,并获得前行的动力。
“金色故乡三部曲”在广州收官
蔡崇达是福建泉州人,他的第一份工作、第一次当媒体主编、第一次获奖都在广州,可以说他是从广州走出来的媒体人、作家。他也一直视广州为“福地”和第二故乡。
“广州是我写作领域的故乡,也是我写作方法论形成的地方。”正因如此,蔡崇达把“金色故乡三部曲”的首次研讨放在了广州。研讨会上,蒋述卓、林岗、谢有顺、陈希、贺仲明、张丽军、郭冰茹、王威廉、李德南、唐诗人、伍方斐、林培源和陈培浩等著名专家学者围绕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历经十年时光,从2014年到2024年,蔡崇达完成了“金色故乡三部曲”的创作。这三部作品从“灵与肉”的探讨,到“入海口”的命运流转,再到“普遍而坚韧的生命力”的展现,以点、线、面的形式,勾勒出无数中国人深沉、美好、坚韧的生命画卷。他说:“十年前,我既告别家乡又无法抵达远方;十年后,我终于把故乡‘生下来’,因为回家而自由,也因回得了家而更有力量去往远方。”未来十年内,蔡崇达将不再撰写关于东石镇的故事,“金色故乡三部曲”至此在广州收官。
多年来,蔡崇达的作品在海内外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2014年出版的《皮囊》被译成英、俄、韩、葡等多语种,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累计销量超过600万册。2022年9月,蔡崇达与广州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合作推出长篇小说《命运》,被誉为是关于中国人生命根性的一本书,发行超70万册,此番与广州再度合作推出的《草民》,一经上市便受到广泛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4。《草民》上市32天,发行32万册。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