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24日,首届(广州)国际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博览会以“论坛+展示”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公共交通领域最新技术和产品,呈现出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蓬勃态势。
本届博览会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主办,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得到了UITP国际公共交通联会的特别支持。
在为期三天的博览会中,专家们将紧紧围绕“能智公交·源创未来”这一主题进行适时解析和经验分享。博览会设有1场主论坛和7场平行专题论坛。主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立泉和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首席教授张峻屹,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波和UITP国际公共交通联会会员与全球运营高级总监贾斯帕尔·辛格作主题演讲。主论坛现场还发布了“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与数字科技创新应用项目优秀案例榜单”,随后举行了两场签约仪式,其一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和国际公共交通联会战略协议签约,其二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广州公交集团、生态链企业签约。
7场平行专题论坛分别以国际新能源交通行业市场、充电场景建设和运营与升级、智慧能源平台应用与管理、公交新能源车辆与动力电池技术、数字公交与创新驱动发展、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创新发展、公交数据要素与双碳创新发展为主题展开,共设置57场报告,权威专家云集,题材广泛,理念先进,剖析及时,极大丰富了博览会论坛的内涵。与会代表还将分批参观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燕岭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服务中心,并体验自动驾驶公交车、出租车的科技创新成果。
博览会设置室内外展览展示区,众多知名企业向观众展示了新技术、新产品,为与会代表提供一站式的现场服务。
站在新能源和数字科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交汇点上,首届(广州)国际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产业博览会不仅是一场应时的行业盛会,更是一次国内外公共交通技术与文化交流的契机。为推动创新实践、先进技术、科技转型,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绿色、智慧出行格局,促进技术升级和国际合作,做大做强我国公共交通行业新能源与数字化产业、打造中国同世界同行交流的重要平台作出积极贡献。
双擎驱动,新能源与数字科技行稳致远
作为本次博览会的联合主办方,广州公交集团近年来在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数字科技产业方面大力创新促发展,目前已成功运营的“如约充电”智能管理平台用户群体已近40万名。此外,统筹运营近400个充电站、超8000支充电桩,建成2座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综合型新能源低碳示范产业园,开拓动力电池维修焕能、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光伏、储能等项目,为城市交通电动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充电保障。
在智能交通板块方面,广州公交集团先后推出“公交云脑”“智慧公交”“智慧出租”“智慧安全”“交通数据中心”“智慧公共交通操作系统”等交通行业数字化专业产品。
目前,全市范围已开通10条自动驾驶巴士线路,包括海珠区的广州塔线、琶洲线。黄埔区的生物岛1线、生物岛2线,以及1、2号线的夜班路线,知识城雍景湾便民线,BRT夏园站—BRT文园站(地铁双岗站),龙湖线,南沙区一条线路(测试中,还未对外开放)。这些路线,市民可直接上车刷羊城通(支持羊城通收费、手机乘车码、NFC支付),票价2元,一人一座。
加强党建引领 ,创新“巴士+”多元服务模式
近年来,广州公交集团属下广州巴士集团不断推出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特色增值服务,打造特色鲜明、创新多元的“广州巴士”品牌体系。
在优化公交线网的基础上,打造“六通八达”多元定制公交服务,推出“勤燕快巴”“学府巴士”“驳运巴士”“社区巴士”“商务巴士”“仁爱巴士”“小文畅游”“羊城小巴”等多款产品,为广佛两地市民提供通达企业、院校、园区等机构和场所的优质出行服务,累计运行创新业务线路1700多条,服务乘客超1.15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超14万人次。
致力推动巴士与广府文化、美食、音乐等跨界融合发展,激发公交服务的无限可能,累计开拓20多种“巴士+”多元服务模式,推出40多条可随心定制的文旅线路、研学线路,打造60多款特色巴士。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毕志毅 通讯员 公交宣